读新生代“他们”派诗人韩东【80年代】
(2013-08-07 10:53:00)
标签:
锄头特征我在策略形式主义文化 |
分类: 随笔 |
读新生代“他们”派诗人韩东【80年代】
作者简介
韩东(1961-),南京人,8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哲学系.在校期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期,他与李亚伟等人推出一股“先锋派”诗歌新潮.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代诗歌”代表诗人之一。历任西安陕西财经学院教师,南京审计学院教师,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写作者,受聘于广东省作家协会为合同制作家,后转聘于深圳尼克艺术公司,为职业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与诗歌同仁创办诗歌刊物《他们》,出版有诗集《白色的石头》,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山民》等。
1、长篇小说《扎根》:
2、创作观:韩东按照一种庸常化的人生哲学构思诗歌,认为人生的意义无从谈起,值得注意的应是生命的过程和过程中的感觉;无聊而平常的生活场景是其诗歌的主要内容。
3、叙述方式:操守的是“冷抒情”和“零度写作”的诗艺主张。
4、新生代诗两个代表性的群落:
(1)“他们”:反文化,由韩东在南京发起的,有民间刊物《诗》。
(2)非非主义:强调自由,人的精神直接显示的状态。1986年5月成立,创办了非非小杂志。
5、第三代诗歌的美学特征:逃离文化;美学精神的反崇高,追求平民化;回到能制的语言策略。
6、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鉴赏的要点
1.深刻的哲理
2.反讽和渲染的作用
新生代诗群简介
1、新生代诗是对朦胧诗的反叛,被称为第三代诗。现实主义→朦胧派→新生代(第三代)。
2、特点:具有明显口语化的诗,但有些空洞,抒情有些苍白,刻于表现现实生活,但略显平庸;具有叛逆思想的、对生活的思考、具有哲学性的诗;生活、抒情诗的粗鄙化、生活化、市民化(当时潮流)造就了平民主义世界 。
诗句串烧(晓斌组创)
火车从很远的地方经过
你曾是那坐在车厢里的孩子
远离我所在的城市,或者回来
在黑夜阻隔的途中
有关大雁塔
我们又能知道些什么
有很多人从远方赶来
为了爬上去
广场上,孩子们交叉跑动
你必将和他们在一起
不为我或者谁的耳朵
永远不对着它们小声地唱
这支歌
我必须接受睡眠以后的白天
必须在习惯以后回到夜晚
我在沉闷的生活里不说话
我在欢快的生活里不说话
我有沉重的上腭和巨大的下腭
有人沉默着,说着我听不见的话
将一种空缺的东西继续着
当一个声音中断,持续着它失真的尾音
越拉越长,越细,越尖锐
象山丘的轮廓终于平伏
你身体的线条也不再弯曲
有人沉默着,就象一把椅子
象这里除我以外的一切
一只杯子,一盏持续亮着的灯
一个一望而知的窗口
沉默是她的替身
而喧闹已经远行
一切安排就绪
我可以坐下来观赏
或在房间里
踱来踱去
这是我的家
我的头脑在某个地方睡不着
所以我认为自己总是醒着
我认为你来到了我的怀抱
我用我身体的感觉和空气欺骗了我自己
我将我的手伸给你,却被睡梦接受了
所以我愿意在醒着的时候睡去
这中间有两次我抬起头来
伸手去书架上摸索香烟
中午以前,他一直在那儿
像只停在空中的小鸟
已经忘记了飞翔
我知道粮食的由来
你看我怎样把清贫的日子过到底
并能从中体会到快乐
而早出晚归的习惯
捡起来还会象锄头那样顺手
2013年8月7日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