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c.2000y.net/138969/uploadpic/2005080511204544257.gif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25/xinsimple_ea536e2c881311d6b5d000b0d03f0b06.jpg
爱情诗
http://xz4.2000y.net/122049/uploadpic/200471922352374.gif
http://xz0.2000y.net/123603/uploadpic/2005062513114539091.gif
http://fileblog.hjbbs.com/pic/200705/20070524105004441_557_n.jpg
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
(1799~1837)
普希金是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普希金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

果戈理说:“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像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
http://photo5.hexun.com/p/2007/0309/81662/b_4F67D1BC07FA3C49F0F5B6530D06E9B3.jpg
普希金在其并不太长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包括诗歌、小说、戏剧、文论、史著等大量文学遗产;而在这一切之中,最为后人所喜爱、所传颂的,首先就是他的抒情诗作。

《致凯恩》写於1825年,1819年,普希金20岁时,第一次在彼得堡艺术学院院长奥列宁的家中见到凯恩,那时她才19岁,却已成了一位52岁的将军的妻子。希金在彼得堡和她相识。1824年8月,普希金在宪警的押送下被发配到原籍米哈伊洛夫斯克村,陪伴他的只有年老的奶娘。
http://photo6.hexun.com/p/2007/0428/92960/b_E3D8044D5C77460D0D40036F35784151.jpg
1825年夏天,凯恩凑巧在诗人家乡与诗人见面,凯恩是来与米哈依洛夫斯克村毗邻的三山村中一位亲戚家做客的。普希金与凯恩一起散步、交谈,度过了几天美好的时光。凯恩离开三山村的这一天,普希金送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二章给她,其中就夹了这首诗,署的日期是“一八二五年七月十九日”。
凯恩后来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写道:“他清早赶来,作为送别,他给我带来了一册《奥涅金》的第二章,在没甬裁开的诗页间我发现了一张折成四层的信纸,上面写有'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等等,等等。当我准备把这个诗的礼物放进手钊盒里时,他久久地看着我,然后猛然把诗夺了过去,不想还给我我苦苦哀求,才又得到它,当时他的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我不安道。”
http://oyy.blog.bokee.net/userfilemodule/download.do?action=reference&id=231809&bokeeName=oyy
诗人在意外的欢欣之中写下了这首被誉为“爱情诗卓绝的典范”的作品,《致凯恩》这首诗歌是情诗的典范之作,是普希金写得最美的一首。
http://hiphotos.baidu.com/gyzyin/pic/item/28a774394a8fab3497ddd8fc.jpg
普希金的爱是幸运的,凯恩给了普希金两个美妙的瞬间,而她自己却因普希金的诗而获得了永恒。在手稿上,普希金在这首诗边还画了一幅凯恩的速写头像,凯恩的形象、温柔的声音和天仙似的倩影,都永久地定格在普希金的诗歌中了。
http://hiphotos.baidu.com/gyzyin/pic/item/94e1b6eea443a701fdfa3cfc.jpg
《致凯恩》写的就是这种瞬间的爱的感受以及由之带来的长久的爱的回味。爱,往往是一见钟情式的,在一个瞬间突然产生的。爱,又可能是朦胧的,生成之后仍往往不能被清晰地意识到,待到某一类机的出现,情感的闸门才可能被突然地打开。
http://hiphotos.baidu.com/gyzyin/pic/item/f7e927d2e2618c173af3cffc.jpg
诗的第一节写诗人当年在彼得堡遇见凯恩时的美妙情景。“幻影”“精灵”,美得让人目眩神迷,美得几乎如堕梦境。第二节写那一瞬间给诗人留下的长久的记忆,第三节写爱的淡忘,第四节写没有爱的生活;第五节写又一个瞬间的到来,“心灵已开始苏醒”,第六节写爱的拥有。

全诗划为两段,(一)前四节写过去的一瞬。(二)后两节写如今的一瞬。这结构上的不匀称,能给我们一个不祥能预感:第二次相见的瞬间之后,又将是再一次淡忘和愁苦?联系到凯恩的回忆,联系到这首诗的送别的使命,我们能感觉到,这首诗中充盈的并不全是爱的“狂喜”。
http://bbs.cn.yimg.com/user_img/200709/16/w.r0u_07_1189956894698220.jpg
许多年过去了,“在流放的阴暗生活中”,诗人失掉了“灵感”,失掉了“眼泪”乃至“生命”,以为那火炬已然熄灭。这时,“我的眼前又重新出现了你”,凯恩在诗人灵魂深处的火炬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辉。诗人借爱情写苦难,又借苦难写爱情,让优美的诗意透着忧伤,又让忧伤散发着优美的诗意。
http://signwhy.blogchina.com/inc/f11.gif
这首诗最突出的写作特色,就是重沓。第一节的后三句和第五节的后三句,第二节的后两句和第三节的后两句,第四节的后两句和第六节的后两句,都是近乎逐字逐句的“重叠堆积”。也就是说,全诗每一节的后两句都是由反复构成的。
http://xz4.2000y.net/122049/uploadpic/2004727101233700.jpg
诗句的重复仿佛是两个美妙瞬间的叠加,或暗示更多的记忆场景在诗人心目中的重迭;连续的复沓,造成一种一咏三叹的语音效果,既体现了对瞬间的深情回忆,也表达了对新的别离的难舍;
http://disk.maidee.com/file17/program_img/16/186516.jpg
这些前后的重复,同时也是一种对比,对两个瞬间的描写是同样的,而关于声音和倩影、关于灵感眼泪生命爱情的诗句则是相对立的,这表明:有爱与无爱的生活多么地不同,有过爱的瞬间和没有过爱的瞬间的生命多么地不同!
http://www.zazyz.cn/blog/UploadFiles/2007-5/525809013.jpg
致凯恩
普希金 诗 戈宝权 译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想,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
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
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
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

许多年代过去了,暴风骤雨般的微笑
驱散了往日的梦想,
于是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
还有你那天仙似的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
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地消逝,
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
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以开始苏醒:
这时候在我的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
http://hiphotos.baidu.com/gyzyin/pic/item/db35a21a46f2d30e8618bf80.jpg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
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
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
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凯恩出众惊人的美丽给诗人普希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在《致凯恩》中诗人普希金没有描绘凯恩外形的美丽,而是突出了她的美给诗人带来的神奇的精神动力。
http://disk.maidee.com/file17/program_img/65/719265.jpg
诗人把一个女子的形象高度理想化了:“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精灵”。凯恩成了超尘绝世之美的化身,成了生命和灵感的源泉,使诗人悒郁、枯涩的心灵重新得到滋润与苏醒。
http://www.88641.com/CacheFolder/GIF2/UserFile/940/2008-6-14/3aa66db6-fbb9-41f3-92c6-af4607f69501.gif
http://hiphotos.baidu.com/gyzyin/pic/item/43ac96d7939ce73606088b42.jpg
http://p53.56.com/photo2video/upImg/d1/63/77/a14725836996385274141532.jpg
普希金 诗 《致凯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