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航611航班事故
标签:
杂谈 |
图1:机号为B18255的中华航空波音747客机
2002年5月25日,中华航空的CI611航班,一架波音747-200客机,机号B18255,在台湾海峡上空马祖澎湖列岛东北方向发生解体。在 CI611航班失事之前22年,这架飞机在着陆时曾经发生过一次机尾擦地。发生擦地的位置在机身后下方凸起处。随后对擦地部位进行了修补。而那次修补部分 的结构失效成为了CI611航班失事的最大罪魁祸首。
事故调查中发现,22年前对擦地部分进行修补,安装永久性修补加强板之前,没有将在擦地时在蒙皮上造成的划痕清除。久而久之,随着时间推移,飞机起落次数积累,从多处擦痕处产生裂纹,并不断扩展,最后导致了机身结构的灾难性失效。
图1为机号为B18255的CI611波音747-200飞机。
事故概述
中华航空CI611航班定期往返于台湾桃园机场和香港国际机场,根据中华民国民用航空局规范运营。
事发时有乘员206名,2名飞行员,1名飞行机师,以及16名空乘人员。起飞和爬升正常。但在起飞之后大约20分钟将要到达3万呎高度时,CI611航班在台湾海峡上空发生解体。在坠毁之前,飞机没有发出故障警报。根据黑匣子(学名是座舱语音记 录仪和飞行数据记录仪),雷达数据,残骸分布,以及对残骸的检查,CI611航班在飞行中解体的最可能解释是机身后下方凸起处的结构失效。
http://s10/middle/50ee2112gbc41f2fd49c9&690
图
残骸收集
CI611航班机身解体为4大块,残骸散布于马祖,澎湖列岛东北23海里的海域。此处海水深度为70米左右,事发之后搜救马上展开。找到了162名遇难者的遗体和飞机15%的残骸。没有发现燃烧,爆炸以及枪击的痕迹。
在飞机失事之后第4天,就是5月29日,黑匣子发出的信号被收到。但是由于恶劣的海况,直到6月18日才被打捞出来。
对于从台北飞香港飞行时间为1个半小时的航班,由于航程短,通常在飞机到达1万2千英尺的高度就开始为乘客提供食品和饮料。但是乘务长的遗体被打捞上来的时候仍然固定在座位上。这使得调查人员感到疑惑。
图 3到图6显示了对残骸的搜索收集和鉴别调查情况。http://s7/middle/50ee2112gbc41fd96d066&690
图3:搜索船队
http://s13/middle/50ee2112gbc4204bc098c&690
图4:机头被打捞上来
http://s5/middle/50ee2112gbc4210f41024&690
图5:打捞上来的机尾(可以分辨出华航的梅花标志)
http://s12/middle/50ee2112gbc421319557b&690
图6:对残骸进行鉴别
http://s3/middle/50ee2112gbc421655e162&690
图7:波音747飞机着陆姿态
- 在擦伤部位及其邻近部位仔细目视检查是否存在内部结构损伤。
- 安装两块厚度为0.063英寸,材料为7075-T6铝合金的加强板。
- 4个月之内根据结构维修手册用永久修补取代临时修补。
注:在临时修补时,不需要在加装加强板之前消除机身蒙皮上的擦痕。
飞机的飞行记录显示永久性修补完成于1980年5月25日。当时华航将此类修补定级为轻度,只需要最低层次的备案和批准。所以在CI611失事之后找不到关于这次永久性修补的详细报告。
图
http://s13/middle/50ee2112gbc421baec99c&690
图8:机身擦痕
http://s5/middle/50ee2112gbc421f9e2ae4&690
因为修补没能覆盖受损部位,在外面一行铆钉外侧有一小块区域有前后走向的细长划痕,垂直于机身环向。蒙皮的划痕造成应力集中,增大了在划痕底部的局部疲劳应力。增加的疲劳应力导致疲劳寿命缩短,提早发生裂纹。
因为加强板的边沿遮住了蒙皮上面的划痕,所以无法看到。在后机身下方位于机身段2100中心部位S-48L和S-49L长绗(又称纵向加强筋)之间的蒙皮划
http://s1/middle/50ee2112g7939d06c6910&690
图10:增压/减压周期造成的加强板微振磨损示意图
作为1988年阿罗哈航班事故(飞机飞行中漏了一个大洞,乘务长被吸了出去,但是在机组努力下飞机成功迫降。)之后实施的“老旧飞机”检查规范一部分,根 据腐蚀防止和控制规范,对这架飞机的“机尾擦地修补”位置进行检查。腐蚀防止和控制规范要求对可能产生腐蚀的位置进行直接目视检查。这种检查被归入华航的
飞机维护程序里面。
虽然在这架飞机的服务期内对这个部位进行过若干次内部检查,其中最后一次是在空中解体之前大约4年,但是都没有能够发现位于加强班下方的裂纹。由于裂纹从
http://s13/middle/50ee2112gbc422c3a569c&690
图11:两种蒙皮裂纹的扩展示意图
调查委员会建议
美国交通安全委员会(NTSB)针对CI611航班事故提出了从代号为A-03-07至A-03-10的四项安全建议:
A-03-007:根据维修规模和其它相关因素,针对运输类别飞机上压力舱修补造成的潜在损伤掩盖的识别建立合适的标准。如果无法解决潜在损伤被掩盖的问题,有可能发生多点疲劳损伤和裂纹的发生从而导致飞机结构失效。
A-03-009:将此次事故通告维修人员。强调对于压力舱不当的维修可能掩盖损伤,从而允许多点疲劳损伤和裂纹发展最终导致结构失效。
A-03-010:要求增压运输类别飞机的生产商将隐藏损伤可能导致的结构失效写入结构维修手册,培训教材,以及其他维修指令。
发布的适航性指令
1)如果加强板经历的起降次数低于1万,需要将加强板拆下对下面的蒙皮进行检查和评估(检查评估的重点在于寻找蒙皮表面可能引起早期蒙皮裂纹的擦痕和其它损伤),或者
2)根据加强板的大小和位置,采用内部中频涡流(eddy current)探伤或者在外部进行详细检查。
对于尺寸更大的加强板,检查要更加频繁。如果在任何一次检查中发现了擦痕,需要在1千次起降之内或者18个月之内,以靠前者为准,将加强板拆下进行进一步检查。
附:
附图1到17模拟了华航611航班从1980年发生机尾擦地事故,其后进行的维修,直到2002年在台湾海峡上空解体的过程。
http://s16/middle/50ee2112gbc422f876fef&690
附图1:机尾擦地
http://s13/middle/50ee2112g7939d1e0b42c&690
附图
2:擦地造成的擦伤
http://s3/middle/50ee2112gbc4234a86362&690
附图
3:蒙皮滑痕
附图4:打磨之后的滑痕
http://s16/middle/50ee2112gbc423929845f&690
附图
5:安装加强板
http://s13/middle/50ee2112gbc423adec67c&690
附图6:蒙皮承受飞机起降交变载荷(增压状态)
http://s7/middle/50ee2112gbc423c7fddc6&690
附图
7:蒙皮承受飞机起降交变载荷(减压状态)
http://s5/middle/50ee2112gbc423e0cba84&690
附图8:蒙皮和加强板在交变载荷下发生交变变形(增压状态)
http://s15/middle/50ee2112g7939d328c57e&690
附图9:蒙皮和加强板在交变载荷下发生交变变形(减压状态)
http://s11/middle/50ee2112gbc42410e8c6a&690
附图
10:滑痕会造成应力集中
http://s12/middle/50ee2112g7939d37e592b&690
附图11:滑痕造成的应力分布
http://s10/middle/50ee2112gbc42447420a9&690
附图
12:滑痕造成的应力集中产生裂纹,裂纹扩展
http://s4/middle/50ee2112gbc4248fd31e3&690
附图
13:加强板阻止蒙皮在增压时张开
http://s16/middle/50ee2112gbc424a87e06f&690
附图14:增减压导致的蒙皮加强板相对运动造成局部微振磨损
http://s11/middle/50ee2112gbc424c46693a&690
附图
15:CI611航班裂纹分析
http://s16/middle/50ee2112gbc424db0695f&690
附图
16:蒙皮裂纹导致机身框架结构失效
http://s12/middle/50ee2112g7939d4b8997b&690
附图
17:机尾脱落导致飞机失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