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月亮在左我在右

(2009-01-14 23:39:47)
标签:

月亮在左我在右

艺术完美

水月观音

人生境界

黄玉海

文化

分类: 黄玉海随笔

月亮在左我在右

 

记得前不久曾经看过一幅画“水月观音”,当时旁观者问展览者,为什么叫“水月观音”?展览者回答:问得好!不过这个我也无法解答,这要问画的作者。而画的作者在外地并没有来参加展览。

据《法华经·普门品》,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这是观世音一心观水相的应化身,系三十三观音之一。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月观音。也有说是由于其形像浮在海上,犹如水中之月。

说起“水月观音”,这使我不由想起一种镜花水月的人生境界。今日上午,参加中国艺术创作院的学术邀请展,中午用餐时,几个画家在一起讨论艺术的完美性,质问世界上究竟有没有完美的艺术。当时,我说,世上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从来没有完美的艺术,真正完美的东西只有在人的梦里才会出现,所以才可望美梦成真;艺术的美往往是一种残缺的带有某种程度上的遗憾的美,任何美的东西都是这样。也正是这种遗憾的存在,使得完美的境界犹如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才使人永远保持着一份进取的探求真美的心境。怀着追求完美的心,这对人是一种激励,激励着人努力去追求完美,尽管怎么努力也得不到,但距离产生美,努力了就不会后悔,就不会留有遗憾。这其实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为人处事的达观态度。

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人们渴望有“观世音菩萨”,可事实上,“观世音菩萨”寄予了人们的美好情思,在现实生活中却并非一种最真实的存在,而是一种精神寄托。这也就像我们说起的完美的艺术,在梦境里想象的是那么完美,而生活却太现实了,完美的东西往往会被现实打碎,因此,呈现出的只能是一种残缺的带有遗憾的美。而即使这种残缺的美,给人的震撼力仍然是无穷的,其催人奋进催人泪下的程度,仍然令人灵魂久久地受到鞭挞与清澈。这也如我们看到的断臂维纳斯雕塑,其给我们带来的冲动绝不亚于完整的维纳斯形象,这也正是艺术永恒的魅力所在。正是因为生活中残缺而略带着某种遗憾与苦涩的美,使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责任心去渴求并追求完美,并保持一种激进的向上的动力,勇于去承担起社会所赋予我们的责任。试想,如果生活太完美了,人还会保持这份清醒与不断进取的激情么?

人生有小成,有大成,小成容易,大成则难。小成与大成始终有一段距离,可望而不可即,而又时时在不停地召唤,这正是激励人进取的动力源泉啊!

“水月观音”,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境界,时时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一种榜样的力量,不正可以督促自己超越人生的平凡,实现自我的价值,来不断完善自己么?!

那么,以向往美好的方式来品鉴人生,月亮在左我在右。

 

黄玉海写于2009114日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星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