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2020-08-27 11:22:04)

【简庐笔记】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许石林

 

【一】   七夕节

 

正常的情侣、夫妻,“七夕节”忌送礼物,否则大不吉,会兆预彼此之间将坎坷流离,乃至永久分隔。

 

今天的人没文化又贪婪成性,除了清明节,啥节都要礼物。其实,要的就是财物,却妄僭敷饰以礼之名,跟礼毫无关系。贪婪成性者,便人性不知节制。比如他需要戒指,却不知道戒的戒字含义。建议今后把不知道戒指含义的“戒指”改名为“任指”。

 

礼者,“称情而立文”。能通过财物这种介质表达感情。但是,称情,却不能让情感放任无度,因此要损有余而补不足,礼之用,和为贵,宁简勿奢,即“称情”的同时,要“节情”。从前的正经人家,不年不节,家里无由不随意挂红、不唱戏娱乐,不是红越多越好。

 

总之,不合乎礼仪的财物、随便被煽动蛊惑,没有文化根据的礼物是物不是礼。

 

温馨提示:中元节在即,那才是贪婪无度见鬼的你收礼物的正日子。

 

@补刀女侠: 七夕在汉代以前民间就是一个禁忌的日子:如果在此日娶妇,则三年丈夫就会离弃妻子。由此可证当时因为牵牛和织女为河汉阻隔未能成婚的传说,进而影响到民间世俗生活,形成禁忌。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二】   建议立法

 

提议设立《亵渎礼义法》:常见反贪文章和判决书中说:贪官收受礼物云云。其实,收受礼物之说,便是犯《亵渎礼义法》。因为行贿受贿之间,与“礼”毫无关系,就是纯粹的钱物。而冒以“礼”名,实为侵僭凌侮中华礼仪文明,亵渎滥用,误世惑民。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三】新编剧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现在的戏曲编剧所谓创新,秘诀是:把从前的价值观倒过来即可,几乎没一个例外。从魏明伦开始,从前是武松杀淫妇,被他改成潘金莲也有爱的权利。为此,得找个大人物做垫背,中国先贤是指望不上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各种思潮帮忙,拉上个洋人弗洛伊德就时尚多了。中国前贤人说克己复礼,他非要说弗洛伊德大爷说:文明就是性压抑。总之,编剧全反着来,再拉上洋人壮胆儿就齐了。要是一是想不起洋人,生造一个也行,反正又没人去考证。

 

其实,新文化运动时的许多名人中的戏曲编剧就开始这么干了,只是没现在这么大胆不要脸的。

 

总之,凡是照这路子编剧或认可这种编剧的,在此祝你们的家里像你们的戏和你们喜欢的戏一样乱。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四】   嗓子误

 

京剧界某老邪父子,除了嗓子,没有任何可称之处。可以说嗓子反被嗓子误。

这是造化弄人,如果他们的嗓子不好,一定会在韵味上下功夫。现在,嗓子太好,如身怀利刃,杀心自起,一亮遮百丑,犯规违法,习以为常。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五】信笺

 

多年前不知谁送了一套信笺,每次打开要用,但见上面印有中央美院某名教授的梅兰竹菊及其题款,极其粗鄙恶浊,观之必怒气陡生。强压憎慎,自我检讨,继续保存,以为日后自己审美水平提高后,复展用,未必生厌。又思成物不可损,乃束之不观。如此,又隔数年,日前复启而欲用之,厌憎如初,尽弃之。但见其包装纸,虽粗糙,倒雅驯可爱,遂留之,展而抄宋人俪语数十。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六】自甘堕落

 

有句话:自甘堕落。

堕落是失去上进心还觉得挺好,旁观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他们自己觉得挺甜美。这就是自甘。

若因环境、时势、外力所迫,不得不选择,其选择伴随着无奈与痛苦,这不是堕落。痛苦之心便是上进心,即便是最终选择与堕落相同,也是不甘。不甘即上进心未泯。

 

                            2020年8月27日


有多少人在“七夕节”错收了礼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