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小微企业免税,就是仁政德政
给小微企业免税就是仁政德政
许石林
转发曹老板这段话的@傅蔚冈: 评论道——
看到曹老板的这个讲话,我想起多年前在香港和一位经济学家的一顿午饭。那天不知道怎么扯淡(谈)了中小企业税负,经济学家说,我们香港的税主要依靠大公司,就业主要靠中小企业。你看这个餐馆,我猜都不需要交什么税。每当提及中小企业高税负,我就会想到在九龙又一城八月花的这顿饭。
读到这个微博及评论,有点感想——
曹老板的话,可入正史。
给小微企业免税,就是仁政德政。这么于国于民大有益的建议,浅近、易懂、易行,大道至简,还用开什么会讨论?
关于对小微企业免税,想起一句古话:肉烂在锅里——没糟践。
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就业、交纳了三金、为业主交了房租、减少了治安隐患等等,这些比你收它那点儿税对国家更有实际意义。
为了交税、报税等等,小小企业本来人手紧张,还要有人忙这个事、造表、做台账等等,这些,都会增加企业的负担。
鼓励年轻人创业,也应该从此处制定鼓励政策。
现在的管理,总是管理者一句话,让被管理者忙死,催逼苛责,急如星火。上一层级的活儿,全让下一层级干完了。多年前就发现,香港的管理是把繁难复杂的工作都在背后做完了,换算成简单的,让被管理者去做,那才叫服务。
凡事不可太求口号响亮,面子好看,当务求实用、恰当、权宜——多年前做记者,晚上采访稽查队扫黄,中间听某老成大哥说:那些城中村、工厂区的小录相厅,只要没吸毒打架等犯罪的,就别太频繁查了,虽然不是什么好去处,但你不让它容纳年轻人消磨时间,让年轻人到处处瞎逛,会更麻烦。
近些年,为了城市更上档次,各地方政府大力拆迁、旧城改造,将一些环境差、房子布局凌乱、街巷拥挤的旧房屋改造、市容升级,目的是好的,但实在是没有考虑周全。
环境稍差、房屋拥挤、道路狭窄等等,固然是现代化城市所不容许的,但其房租低、容纳低收入人口多,恰恰为城市容留了一些必要的人群阶层,让他们有事做、有饭吃,不至于流落街头,或沦落为社会不安定因素。
给穷人活路,而不是给穷人一条富人看上去很美的路。
这些低收入人群被挤走,原来的城中村因为上档次而房租提升,带动其他房租和生活成本也随之上升,城市的生活成本就无形中提高了,物价高,带动了经济的连锁反应。
出于好心的一厢情愿,往往是权力的任性。
对于这些问题,常常掩卷神弛:多读读古代名臣故事,必有虑事周全者,不如此使用权力。
又想起湖南某地原来的领导,曾与他有一面之缘。为抑制该地区一贯的奢靡厚葬之风,作为市长,他曾经当街拦出殡灵车、当众砸花圈,以期阻遏奢靡;当时就业紧张,地方经济远不如现在发达,他鼓励市民有办法的都可以到街上摆摊做生意,他说,城市要那么好看干什么,只要是不妨碍交通,鼓励市民到街上摆摊。重要的是人要先有饭吃。其做法未必完美,但权宜之法,未尝不可。现在,这样有担当的官员还有吗?
今天的人读书,多因贪多求快而不会选择,比如多喜欢读空谈心性的高深玄妙之学,而忽略往史故实中的真正能打通关节、点拨智慧的书。
学风关乎世风,文运关乎国运。
我是不是想多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