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公号,弱智留言是不予通过的

【最右】——我的公号,弱智留言是不予通过的
最右——自微博起,凡转发评论,以首位评论最为切当者,则后来者必以“最右”表示完全赞同。
故本号以“最右”为转专栏,选刊许石林在微博、朋友圈、微信群中的互动问答以及日常零星记录的随笔札记,择其有裨益于人者,以飨读者。
许石林
看公号“贞观”上一篇文章:《装反的不只是日晷:纠正南门的几处小错误》,作者用扎实的学问纠正了西安南门的错误。
这种文字,说实在的,是费力不讨好。对得起祖先和良心,但很容易让现代人生气——现代人会生气,但不太会难堪,难堪表示有羞耻感,这对现代人来说,显然是奢望了。子曰:“过则毋惮改”。圣人不是无过错,而是能及时更过。纪晓岚借城隍老爷的口说:“过而即觉,是谓聪明;觉而不回护,是谓正直。” 宋朝徽宗受蔡京蛊惑,书《元祐党籍碑》,刻石于端礼门外,后经大臣刘逵奏称:这不妥。宋徽宗想想也是,连忙“夜半遣黄门毁石碑”。
现代一般人面对被指出的错误,多百般回护,万般辩解,甚至装死、装没看见,绝不会感到羞耻。很可能,现代人的羞耻神经已经麻木甚至坏死了。
西安南门还不错,日晷装反被媒体报道后,赶紧换了。但换的还是错的,正如作者说的:“更不伦不类了,底下是日晷的碑座,保留了日晷的所有基础特征,上面是瓦当的形象,成了一个既不像日晷也不像座屏的臆造品。这件事情告诉我们:跟这些有一定文化内涵的东西打交道要小心谨慎,这里面往往有很多说道,一不认真就有可能被文化‘暗算’。
这真是一个文化上谁都认真不起的年代?
想起陕西那一组雕像,让三皇五帝站在司马迁左右两厢下位的文化大手笔,就明白用一地鸡毛都显得无力了。
作者行文稳重朴实,没有像我这样夹枪夹棒、讽刺带挖苦、鄙夷得五官挪位的。
写这种文章,就是说真话。
可是,说真话,招人厌。哪怕被你的真话所惠及造福的人,也会忌惮你,疏远你,此正所谓:“谏诤者疏”。
说假话空话,惹人爱、招人疼。哪怕被你的假话空话误导祸害的人,也会喜欢亲近你。此正所谓:“谄谀者亲”。
因为人之常情,见假话空话,便放心、宽心,潜意识中,自己今后就多了更多苟且甚至做恶的空间了。
而真话则寒气逼人,“顾君之所在,使人不乐”,一般人见真话,必欲去之而后快,因为真话无意中挤压了人苟且和作恶的未来预设空间。
故前人叹曰:“直必见非,严又被惮”。
其实,说真话还是说假话,最主要的原因倒不是立场和道德的原因,而是有没有能力的问题。
看文后留言,多为赞成作者的。有一人的言论,十分弱智——
@Freya :读完全文确实很涨知识。但也有些地方不敢苟同。 关于房顶样式,如果说修旧如旧还言之成理的话,非要强调封建时代的等级制度则大可不必,毕竟现在都2018年了。而不是1208年。紫微星是帝星没问题,封建时代不准用是畏惧皇权,大清都亡了100多年了还在避讳这个是不是有点过了? 作者确实够细心,知识储量也够大,但前提是你得有这么大的相对专业的知识储备,问题是,绝大多数本地民众也好外地游客也好,都不是文博方面的专家,也不会有多少人会热衷于去抠某个图案到底是哪个朝代这种问题,所以,基本保证大面上不出错就行了。何况这种细节抠起来根本没完,今天出来个人说图案不对,明天出来个人拿着另一本书说说这玩意儿在古代不是朝这个方向摆的,挪来搬去改来换去的花的不是纳税人的钱啊? 一句话,仿古雕塑也好还是什么别的也好,在现代城市就是个装饰品或曰,除非回到当时的时代,不然始终都是个不伦不类。既然总归都是个不伦不类,绝大多数人都搞不懂的细节纠缠到底有多大价值?
如果是我的公号,像这样的弱智留言是不予通过的。
无知苟且,不应予以通过。这是智商低,心术不正。不应算一家观点。世上最坏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为什么这样弱智的留言不应予以通过?因为,读者中犹疑苟且的人多,放这种谬论出来,容易误导犹疑不决者。
凡是理解不了这个道理的,一定会好心做坏事,这就是古人说的:以学术杀天下人心。
小人下达,精神上无上升的追求。我就想问问这个弱智@Freya:既然你说这些东西做错了没关系,反正你们是狗看星星,或者睁着眼睛为的是出气儿用,对与错对你们来说都无所谓,那把所有的东西都按照原来的要求做到位、做正确,会对你们这些不学无术的苟且者有什么坏处?你们会因此少吃一个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