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为什么不好意思开口要钱?

几年来我向作者约稿,特别叮嘱:不管你的文章最终是否能够发表,你都要在文章后面写清楚你的联系方式,以便媒体给你发稿酬,现在都是电脑工作流程,你的文章发了,编辑顺便也把稿酬单也填了,别让人再专门问一次你的联系方式。我当过编辑,每当此时,编辑无不烦恼,反复催请而不得,甚至切齿痛恨。
作者羞于将自己的联系方式顺便写在稿子后面,是一种习惯,那就是文士、读书人耻于言利的羞涩,并非放弃稿酬。
常见人鄙视文士读书人:你们这些人啊,明明也爱钱,但为什么在为自己争取正当利益的时候,却羞于开口谈钱?真虚伪云云。
虚伪云云,这样指责和鄙视文人,显然过苛了。
文士要利也爱钱,但口不言利是他身份所自然赋予的秉性,你可以当作客气,你连客气话都不会听?
客气话就是文化,文化如同器皿的包浆,你非要用硝镪水去掉就因更真实而更好看?
他踟蹰不坦然言利,是把主动权交给对方,让对方用良心去兑现。这是羞涩、怯懦,羞涩怯懦对人多重要啊!你没觉得当代人最缺的是羞涩吗?当人都没有了羞涩和怯懦的时候,那就是率兽相食之时。因此,对方若将文士要钱而口羞于谈钱理解为虚伪,真是伤天害理之心了。你可以“君子欺以其方”——你可以骗他、哄他、算计他、少给他,还能让他谅解并欣然接受;但你非要把他逼得与你同操市侩语法,放弃好不容易端起来的脆弱的文气架子,你就是无耻残忍,“枉以非其道”了。
从前,穿长衫的文士秀才,是对这种人的束缚,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市井末贱者流也对穿长衫者大加讥讽、戏谑嘲弄。
等到那些穿长衫的湮灭在历史的隧道里,您不觉得您的祖宗曾经开心地嘲讽取笑过的那些迂腐之人彻底消失了,咱们的生活,缺了点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