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为什么被轰?

标签:
北大于丹昆曲文化 |
分类: 文化时评 |
于丹为什么被轰?
○许石林
于丹在北大昆曲舞台被观众轰下去,有亲历现场者说,观众中北大学生所占比例并不多,所以说,轰于丹的不能说是北大学生轰。也有亲历者说,轰声中没有最初爆料的微博中所说的观众喊“滚下去”,而是说“我们不需要你代表”等等。
现场的轰,详情可考。但是网络上的轰,是赫然在目的,即更多的没有到现场的非昆曲观众,借此消息,在网络上轰于丹。
轰,无疑是一种坏情绪。有人说用这种坏情绪去对待一个人是很不礼貌的,很不君子的,当然!问题是,人为什么会拿出坏情绪去面对一个人?正如箕踞,是一种很不雅观、很没文化的坐姿,但有时候恰恰要用这种很粗俗的坐姿去面对一个人?那就是对一个人很反感、很不尊重的时候才用这个动作。又如旧俗,一个人脱下裤子,用下体面对另一个人,这很文雅吗?这很理性吗?当然不是。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在很注重保护身体,绝不暴露身体私处的古人看来,向对方暴露下体,是被迫用最没文化、最粗鲁、最恶心的方式,衰对方——至今广东方言有唱衰某某,就是这个意思。也就是说,有意暴露自己下体的,恰恰是知道这个动作、这个行为最没文化、最粗鲁、最恶心,才用这个。弥衡裸体击鼓骂曹,就用了这个动作,以此羞辱曹贼。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人万不得已的选择,是类似“死给你看”的最后一招。
有人问,为什么会放弃做人的颜面,用亮下体这一招?你别说亮下体的人脸皮厚、不知道羞耻,而恰恰是使用这个动作的人,知道羞耻,相信一般人如孟子所言有羞恶是非之心。用这个很卑下、很粗鲁、很野蛮的动作,放弃自己的羞耻,恰恰是为了唤醒别人的羞耻感。往浅显处说,就是暂时不做人了,把自己不当人看,以禽兽的行为代替做人的礼仪,将自己当作一颗羞耻的炸弹,投向禽兽不如的对方。
有人又说了,你这样很没礼貌、不理性。废话!谁说这样是理性了?谁说这样是礼貌了?礼貌你懂吗?给你礼貌的时候你不当回事儿,才出此下策嘛。再说,到了这个地步,本来就是没礼貌嘛,本来就是用没礼貌对待你嘛。弥衡击鼓骂曹的时候,你在旁边翘起兰花指,奶声奶气批评弥老师:你没礼貌了呀、不理性了啦!连曹操都会随时受不了。
于丹老师此次上台讲话,也是出于好意,并不是有意给大伙儿添恶心。问题是,看戏是一种情绪的抒发,是台上台下的一种集体抒情往还,一场好戏到了结尾,一种经过两三个小时培育发酵的氛围,正在被观众快速地精神反刍、释放与收集中,这时候,您不合时宜地出现了,观众的情绪切换不及,正如一锅老汤,香味纯正浓厚,您突然给加了一碗水,那不是扫兴吗?您知道,人正在兴头上,被骤然扫兴,沮蔽切断人旺盛通畅的兴奋,其害,不亚于被杀头,如此,您还能指望观众有好气吗?能不被轰吗?梁实秋先生曾写过,过去老北京戏园,有老先生常年看戏,整场都漫不经心,就等某角儿的那一句,结果恰在此时,这一句被前排某人站起身的动静搅和打扰了,老先生气得浑身发抖,不依不饶。
于丹在网上被轰,自有其原因,您在微博上看评论即可,此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