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裴昭明人欲天理文化褚彦回柳世隆高家堰淮扬徐绩包公端州沈赞之 |
天理
○许石林
中国自古人多资源少,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不鼓励人逐利。然而,逐利是人的天性乃至本能,是生存的需要,怎么办?于是文化中的“义”应运而生,即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是“义”来制衡“利”的,所谓重义轻利的文化。
宋理学有一句话,很惹人反感:“存天理灭人欲”。望文生义者对这句话很愤怒,骂道:没有欲,你爹妈怎么生的你?其实,父母生子之欲,不是宋儒所要灭的欲,此欲,恰恰是天理。即正当的人的生理心理需求,都是天理。举例说:一个官员,和他自己的妻子的性爱,叫天理;如果这个官员跟妻子之外的女人比如女下属、小三、小四、小N的性,就是人欲,当灭之。再比如:您按照自己正当的途径,遵纪守法地获取财富,是天理;而贪污腐败、偷逃税务、走私贩毒、苛扣劳务工工资等等,就是人欲,当灭之。您穿衣服,蔽体保暖之外,适当装饰以图悦美,这是天理;但是以奇装异服卖弄风骚,雷人骇众,伤害风化,就是人欲,当灭之。
灭,是目的,更是手段,灭的意思更接近今天所说的管理。所谓人欲,就是非分的欲、过度的欲即淫欲。这还不该灭?即这还不该自我管理、克制约束?那用什么标准和尺度来灭人欲?钱穆先生用一个字总结传统文化:礼。关于礼,此处就不开展了。即合乎礼的,就是天理,不合乎礼的就是人欲。
因为有了重义轻利的文化,在此文化所化的过程中,有人被化得深,有人被化得浅,有的人一直没有被化,所以过去的读书人有一个责任,就是用自己所学所识,去教化那些未化之人。这是用天理去教化,即替天行道。
欲是人性,人性至上主义者,以为鼓励人欲就是尊重人性,就是所谓人性化。其实文明恰恰是对人性的驯化,即对人欲的约束,就是中国人曾经批判的“克己复礼”。您看古今凡尊贵的女人,其穿着举止,无不以善于自我约束来显示其尊贵。因此,我每见职场女性穿高跟鞋而行走如飞者,无不怜悯之。为何?因为高跟鞋,其实是对女性走路的约束和限制,如过去富家女子鞋上的小铃铛,叫“禁步”。就是女子走路要缓缓款款地走,不要慌张匆忙,没个端庄淑雅的尊贵样子。这其实就是一种狷介的思想在生活的普及应用,是一种克己复礼。狷介就是有所不为。戴耳环也一样,目的是不能让女人的头部转动,幅度过猛过大。
传统的中国人,也发狠挣钱、也读书做官,以图发家显扬。但是,文化中总有遏制这种欲的思想和机制,即重义轻利的思想、克己复礼的观念使社会风气不至于人欲泛滥,一味地惟利是图。比如,读书人、士君子,以贪图富贵、追逐利益为耻的文化一直很强劲地在古代中国盛行,成为支撑许多寒窗苦读的年轻人的精神支柱。大约在中国古代正经的读书人留下来的文字中,鲜有鼓励人追逐财货者。读古人书所见,无不是甘于清贫,以清介自励。就是说,即便贪墨腐败无处不在,但那种重义轻利的文化,至少是对贪墨腐败这种人欲的遏制和监督。
在这种文化里,古代官员对自己家属从事商业与民争利,是深感羞耻的,宁愿挨饿受穷,也不与灌夫女红争利。再说,在那种文化里,谁说当官一定要比别人挣钱?一定要比别人富裕?董仲舒对汉武帝说:您要给官员养成一个习惯,官员们当官,已经享受了国家给予的名器,受人尊重。这是大,而那些钱财都是小利,怎么能舍大而取小?
经过文明驯化的人,就是变得比没有驯化的人自觉接受约束,懂得更多的不做什么。而非悍猾无信义,奔为利来,败无愧色,为了利益,横占巧夺,没羞没臊,臭不要脸。简单地说,就是文化了的人,显得比不文化或文化得少的人笨。所以,古人说真正的儒,就是“粥粥若无能”的老实巴交,看上去很窝囊的样子。
古代一个尚书,就像现在一个部长,要想给自己弄钱,容易不容易?那还用说!可是有这么一个尚书:清乾隆时,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太子太保甘汝来,突然发病死在任上,朝廷派大学士讷亲将甘汝来的棺柩运回甘的老家江西。讷亲到了甘家,看见院子里有个老女仆在缝补衣服,就说:快去禀告夫人,甘大人在京城去世了,现在我护送他的灵柩到了。那老妪一听,泪水汪然而出——她就是甘尚书的夫人。并且家里没有什么钱,只有甘尚书当时在类似地方文史馆挣的一点钱,才8两银子。讷亲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这种事情在古代并不是罕见的,这样的例子多得很。注《三国志》的裴松之有个孙子裴昭明,在长沙当官,任职期满回家,长沙刺史觉得小裴工作很不错,而且也了解他的为人“清贫必无还资”,知道他穷得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就送给裴昭明礼物,还不敢说是自己送的,说是长沙一些读书人送给自己的,自己用不着,转送给裴昭明。裴昭明谢道:下官在您手下做事,没有什么业绩,临走,怎么能损害您的清白名声(你说你收了读书人的礼物)?
人终其一生图的就是个好名声。您要是觉得这些人死要面子活受罪,那是您的价值,小人即普通人怎么能理解士君子呢?你觉得惨,人家却甘之如饴。人家用极端的自我约束和对自己不近人情的严厉峻苛,传承着一个至理,即天理。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资源少的国家,需要这种笨人传承和坚守这种天理。只要空气中不全是不可遏制的人欲横流,不全是张开大嘴可劲儿造、可劲儿浪费的文化,还有少数这种傻人笨人自我约束,则有限的资源至少还能多延续些时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