呲 儿
(2009-08-26 07:39:44)
标签:
美食
球儿
面食
圆丁
人情物理
|
分类:
乡土记忆
|
|
许石林●尚食志
中国的汉字,用着用着就丰富了词性、丰富了功能。比如这个“呲儿”,应该是指声音,即响声,最初是象声词。但是用着用着,就成名词了——这是为什么呢?
深秋,关中进入了淋雨即淫雨季节,本来缺水干旱的地方,却整天阴着,雨不大,但总也停不了,或三天两头下。您要是这么想:不是缺雨吗?多下点应该高兴才对呀!那您就是心智还没有发育好,即不了解人情物理。您以为沙漠居民见了雨就一定欢喜不尽啊?那您还是不了解他们。下一点是可以的,老那么下,多烦人呐!
秋天的雨,像衰败的瓜秧一样,扯不断地那么下着。雨水是冷的,空气也是阴冷的。下得人心里也是阴冷的。窗外泡桐树的叶子很皮实,雨打在上面“空空”地响,掰了棒子的玉米秆叶子耷拉下来,像是被抢劫过的难民一样伫立在雨中,雨点打在身上“嗦嗦”地响,“空空”“嗦嗦”的声音,把最有耐心的人也搞烦了。
人选择食物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抵抗外界对自己的伤害和侵扰,或者说用食物给自己以安慰和补偿,比如这时会选择吃一种食物:面食——编辑说我就会写面食,我说慢慢来嘛——开水烫面,烫成干絮,放凉揉。醒一会儿,面有韧性,将面擀成圆饼,要厚如小指。切条,方条。搓方条成圆条,再切圆条成丁,往面丁上撒干面粉,然后用手轻轻地揉搓,让丁呈圆形,即圆丁儿,类似小面球。
给面球儿上面再撒面粉,不让其粘连,用大拇指轻轻地推压捻面球儿,面球儿变成一个您熟悉的形状——对了:猫耳朵!说到这儿您就知道了,其实这就是陕西面食:麻食或麻什。东府人做麻什,用手轻轻一搓,本来没有什么声音,但东府人认为这个动作就是“呲儿”一声,所以就把这种食品叫做“呲儿”。搓麻什也不叫搓,叫捻。捻的动作要巧,不能直着推过去,要像圆形的石碾子碾过一样,有一个仿佛是弧形的过程,也像是弹古琴,“广陵派”的指法:猱——手指在猱的过程中要有变化,指内侧肉甲相连,半甲半肉猱起,再过渡到指肚,再过渡到另一侧,只不过捻“呲儿”用的是大指。熟练了,两只手可以飞快地捻,“呲儿”的形状要饱满、好看,不能扁得不像样子,也不能拘着像没有捻过在面球上戳了一下一样。
然后就是炒葱花:蒜苗最好,还有别的如黄花木耳香菇等等,随您的喜好和手头方便。调料也一样,花椒大料丁香桂皮八角随您的方便。也有掐一把萝卜缨子切碎了下在锅里的,随您的便。开水,下“呲儿”,一开即熟,看汤宽汤窄,也是随您的习惯。将葱花倒入锅中搅匀,趁着锅里翻滚,打两个鸡蛋花,调好咸淡,成了!
一碗热“呲儿”下肚,张口哈气,热气飘向门外的淅沥秋雨,眼前明朗起来。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