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龙翔操》:肃穆逍遥,有我无我

标签:
龙翔操汉朝出塞匈奴王昭君陈雷激古琴琴友许石林文化 |
分类: 音乐文学 |
【琴曲写意】·《龙翔操》:肃穆逍遥,有我无我
○许石林
古琴“广陵派”的代表曲目。张子谦先生最擅此曲,有“张龙翔”之誉。张子谦传龚一、龚一再传陈雷激。
正如弘一法师所言:天下的学问,终究是义理浅,头绪多而已。《龙翔操》的本版、曲名和形象,困扰过许多人。
王昭君出塞了,她的随行侍从和仪仗是按照一个汉朝公主的规格配置的。出塞和番的人马走出了长安城,往北,一路颠簸,一直走到天高地阔的草原。昭君掀开帘幕,举头望着蓝天白云,她有些快慰:大漠草原,并不像深宫里宫女们传说和想像中的那么荒寒苦寂,雄鹰在蓝天上翱翔,野马野鹿在奔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王昭君的心里突然涌上了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和甜美!
她甚至是庆幸自己能走出汉朝重重的宫帷,到匈奴去和番。自17岁被选入宫廷,5年多,从未见过皇帝长什么样子。宫廷里的倾轧、腐败和争斗,使她十分厌倦。很多年来,每当汉朝被匈奴打得受不了了,汉朝皇帝就将宗室或皇亲的女儿收为养女,封个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以女人换取苟且的几年安宁。这一回,是她自己亲自要求去的,与其呆在深重的宫院里无望地守候,不如走出去,听从命运的调遣。
于是她出塞了。
走出长安,临出发前,她也悲戚过、后悔过、绝望过、怨恨过……然而,环境能改变人对生活的态度,古人说“居移气”——当她走出黄土高原,来到草原的怀抱、大青山的脚下,广阔无垠的原野,给了她一种新生活的希望和喜悦。她甚至让人把马车的帷幔掀开,她周身沐浴在草原清香劲冽的风中。这时,天上的苍鹰,矫健地飞过,她的目光,随着苍鹰的身影一直往天上看,往天边看:天上洁白的云彩,不时变幻出各种形状,这是她在以往坐井观天的汉朝宫廷里看不到的景象!她第一次发现天空如此辽阔、如此美!那云彩变幻着形状,天边的云,像是一条巨龙在从容悠游地飞舞,那条龙方佛是专门来迎接美丽的王昭君的。
龙在天空,变幻着它巨大而优美的身形,活泼、欢畅、潇洒、优美,那自由而从容的变幻,感染着王昭君,让她有了一种飞出牢笼的畅快!
这就是古琴曲《龙翔操》描绘的昭君出塞的情景。过去曾经将该曲命名为《昭君怨》——昭君的确怨过,但却不是这首曲子所描绘的,后代人一直臆想王昭君一定是怨愤的,显然是把人理解得狭小了。也曾把这首曲子与《龙朔操》混同,这是因为“翔”与“朔”两个汉字形状接近,极易混淆。
龙作为图腾、作为文化象征,只在古人的想像中鲜活地存在着,现代人很难想像它在古人心里的地位和空间,即古人的胸怀广阔、浑然单纯,可以容得下龙翔凤舞,也容易与超现实的力量形象产生感应与共鸣。而现代人,迷信科技、迷信物质、迷信金钱、迷信色情、迷信权势,一个个鸡贼刁钻,虚伪矫情,所谓机械生于内、名利扰于外,声色犬马乱其神,富贵荣辱系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龙在现代人心里,已经从高贵的精神象征和文化图腾,退化成凶狠的看门狗而已。
幸而,龙这一形象,仍然活在古琴曲中。广陵派大师张子谦说《龙翔操》:非怨恨期艾,乃是肃穆逍遥,无我有我。
附张子谦<龙翔操>http://www.guqin.net/music/017.w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