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了新版《红楼梦》随时停拍?

标签:
《红楼梦》新版李少红娱乐 |
分类: 戏剧影视 |
是什么导致了新版《红楼梦》随时停拍?
○许石林
炒作手段一个接一个、炒作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版《红楼梦》,继传出“三个月未发工资”的消息后,昨日又传出资金困难的消息,女强人导演李少红对媒体说:新版《红楼梦》随时都有停拍的可能。她说以前怕这个怕那个,现在随时都有停拍的可能,反而不怕了——这话很像是一个逃犯的心理,整天在逃亡中提心吊胆,眼看被抓了,反而心里遇到光明似地有了滑稽的解放感。
看到这条消息,我的第一反应是;窃喜,直说就是幸灾乐祸;第二反应是对第一反应的否定并痛骂自己不愧为“小人”——古人云“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在以人物造型曝光为炒作噱头的前一波炒作高潮中,我曾批评过被“誉为”雷人的新版《红楼梦》(简称《红楼雷梦》)根本不需要服装设计,《红楼梦》本身就说清楚了谁穿什么戴什么,细致得不得了,你照着实现就行了。我没有评论叶锦添设计得好不好,因为他根本好不了——他不懂“宁穿破,不穿错”这个道理。看了那些个曝光的演员造型,我笑喷之余,倒期望它早点拍出来播映,让人看看当今人狂妄到了什么地步,给世上留一个超级搞笑的《红楼雷梦》版本。我当时感觉自己不仅是“小人”,还是一个得了“待虐狂症”的“小人”,不怀好意地等着一个得了“虐待狂症”患者。
现在眼看就要泡汤散伙,我倒同情起剧组来了,毕竟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大劲、受了那么多压力……我觉得自己同时不愧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小人——无原则地滋生同情怜悯之心,看见对方、想像对方或误以为对方惨或将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七尺男儿立马儿变成糊涂慈悲老太太。
资金出现困难,一方面是投资者出现财务困难,一方面是投资方变了心了。如果投资方没有变心,资金遇到困难,很可能与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有关,被金融海啸的大水淹着了。不过,新版《红楼梦》在选角等等风波面前,主创团队一副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德性,顶着全国乃至全球“红迷”和“非红迷”的压力,其实就是要把事情闹大,闹大了好融资,在片子未拍完前就能融资赚到钱,等片子拍出来成啥样儿,砸在谁手里就不管了。现在的商业营销理念是赚钱环节一再往前提,赚钱要赚在开端甚至赚在未开端才是高手,至于那些辛辛苦苦地营销的环节,被蔑称为“低端”,是笨人干的,聪明人早在事情没开始之前就把钱赚跑了。李少红和叶锦添就在这之前赚饱了名声,在下一部片子里或在别处即可将名声兑换成现金。
因此,我猜想,很可能现在突然爆出资金困难和散伙信号,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的确投资受困做不下去了,也可能因为奢华浪费导致资金缺口;二是主创人员才情枯竭——这倒不要紧,那种荒唐和狂妄原本就不是才情;三是有关人士其实已经在前期赚到钱了,不想再玩下去了,不想再傻乎乎地真的拍了,不想把假局弄成真局。要是这样,我就不是小人了,我是知音呐!我先前的幸灾乐祸就是道喜了:同喜同喜!
不过,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不关心谁赚钱,我只关心片子好看不好看——其实在上一波炒作高潮中,持我这种诉求的人均可能被意在赚钱的人背后耻笑。耻笑就耻笑吧,能被“有的人”耻笑是福气。
好看不好看跟花钱没有直接关系——李少红说林黛玉头上一副散珠就要2400元钱,因嫌贵就自己动手做。这话听起来近乎惊天地动鬼神,不知道的还以为李少红领着新版《红楼梦》剧组爬雪山过草地呢!其实想想,怪谁呢?林黛玉头上有没有那一副散珠还是问题,如果按照叶锦添的“宁穿错,不穿破”理念搞,你这2400元的散珠不也还是假的吗?你不也还是多花钱的假和少花钱的假嘛?
我依然坚持认为,像《红楼梦》这种经典,至少每隔几年就应该拍一个新版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版本,组成一个《红楼梦》电视剧延续不断的文化风景。一是能造就一大批拍摄过《红楼梦》的演员和主创队伍,且规定一个人一生只能从事一次《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每隔几年就有一次红楼选秀,几代“金陵十二钗”能同在蓝天下,还能出现父子宝玉、母女黛玉、夫妻宝黛等等景观……想起来蔚然壮观,让人兴奋、令人神往;二是不同版本的《红楼梦》必然是个比较的过程,从大的远景来说,必然使《红楼梦》越拍越好,也越拍越难拍,逐步形成一个中国人几年不看新版《红楼梦》就不习惯的集体观剧需求。通过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数十个本版的研究,能发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等于中国人以《红楼梦》电视剧给自己写了一部历史;三是可以允许像李少红版的《红楼梦》拍到一半或拍了个开头或中间拍了一集半集就停下不拍了,谁愿意接着拍就接着拍,一部《红楼梦》有几十个上百个导演掺和,一个给另一个打补丁,最后形成一个“补丁版”或“百衲版”或“乞丐版”的《红楼梦》也有意思……
所以,想到这儿,我的心又恢复了平静:新版《红楼梦》停拍就停拍吧,我等着“补丁版”的。
2008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