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重拍一遍是不够的

(2008-07-19 08:24:09)
标签:

电视

新版《红楼梦》

重拍

味儿

台词

杂谈

分类: 戏剧影视

《红楼梦》重拍一遍是不够的

 

○许石林

 

我至今没有点击阅读网上关于重拍《红楼梦》的新闻专题和相关论坛,我固执地认为:像《红楼梦》这样的作品,重拍不是什么问题,不用争论。让谁来拍倒是个可以议论的事儿。我甚至想,《红楼梦》最好能多次被重拍,重拍一遍是不够的,应该过几年拍一次,形成一个多种版本的《红楼梦》电视剧大景观。我还做梦:刚开始重拍头几遍,肯定有许多反对意见,也可能有人说重复拍摄是浪费的,但多拍几次,一次比一次好,观众慢慢地习惯了各种版本并比较着看,往后你不重拍,人们还不习惯了,感到少了点儿什么。

《红楼梦》是值得被重拍的,也能够被重拍得好,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应该有像《红楼梦》这样的伟大作品不断被重拍的壮举。有比较,就有某种竞争意义,我相信一代一代编导重拍《红楼梦》,必然越拍越好,至少观众通过比较,知道世界上的“好”会好到什么程度。

其实,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都是值得被不断重拍的。就已经拍摄的情况看,《红楼梦》是四大名著里拍得最耐看、最精致的。《西游记》,看上去有些简陋,一是现代影视特技手段让现代观众长了见识,要求高了;二是除主要演员外,其他演员的表演普遍琐碎,演员与他们扮演的角色之间不是融合为一的;三是每年暑期必播,再好的戏也架不住那么看的。《三国演义》的台词最好,有古典文学原著的韵味,演员普遍表演到位,让人感到某种古老时代的气息,缺点是战争武打场面显得简单而笨拙,不像文学里给人那么多想像的空间,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的场面,就不够美、不够精彩,让人看不到关羽的英雄气概和武圣人的气派与神采。看电视剧的战争场面和武打,不如听评书。《水浒》的服装有问题,给人感觉是太追求历史年代的真实感,布料太粗糙,不好看。其实,拍电视剧,可以适当地“提前消费”一下,向“唯美”靠一点儿。电视剧在这方面应该学习戏曲的服装美学(当然不能照搬,说的是学它的思路),别把李逵拍得那么邋遢、那么脏,别把林冲拍得那么郁闷。人家历史剧学文学还担心学不到位呢,明明是文学的东西,反倒害怕自己不像历史。《水浒》的战争和武打虽比《三国演义》好一点,但还是不够文学里的好。若重拍,要让人感到(说的是“感到”)电视剧的武打不比文学里的武打差。

《红楼梦》为什么拍得每个细节都几乎找不出问题?因为有个邓云乡老先生一路同行,从选演员到布景、摆设,无一处不经过认真的考虑。演员们仿佛也受了剧组认真氛围的熏陶,加上人聪明、领悟力敏感,所以,剧中的表演,至今看来都整体上隽永绵密。《红楼梦》较之其他三部名著,“是”的成分比“演”的成分多——演员表演,有的演员是在“演”某个角色,有的演员在台上简直就“是”某个角色。毕飞宇的小说《青衣》里的程派青衣筱燕秋演《奔月》,化好妆、扮上戏,上了台,唱念做打,无可替代,她就是嫦娥,而不是她“演”嫦娥,这里面的差别可大了。所以也难怪《西游记》里的许多表演琐碎,让人感到假,本来人扮演神怪,就没有个谱儿,电视剧又不能像戏曲那样以假就假、从假而表现真。

作为观众,我希望早点看到重拍的《红楼梦》,也想提一个观众的基本要求,即能不能每个细节都认真到底,比如能不能在字幕不再出现错别字?能不能认真处理一些小角色、过场戏的表演——《大宅门》拍得那么好,不该将“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家训用舒(同)体书写;不该让扮演青年太监王喜光的演员嘴里撒风漏气、台词不清楚;不该让同一个演员一会儿扮演日本兵,还给特写,一会儿又光着膀子扮演从大街上请来的吃客,还给特写!这些都是小问题,看一遍电视剧的人一般看不出来,可是,你越是拍得好的电视剧,别人越愿意多看,多看,不就容易看出来了嘛。

电视剧面临着针对什么观众群的问题,因此,有些电视剧的台词胡说浑说,那是迎合当代文化素质低、历史知识贫乏的人群。重拍四大名著,再怎么迎合,可能还不会丢掉某些文学的神韵。越是重拍,观众看得越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