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们是否给了相声太多的关注?

(2008-04-17 10:18:59)
标签:

相声

娱乐

分类: 戏剧影视

编辑说,稿子按时交给他了.但到了发的时候,故意推迟一天,说是怕给姜昆当头一棒.真是个厚道的淫呐!

 

 

人们是否给了相声太多的关注?

 

○许石林

 

关于相声,一些曾经是很需要认真探讨和仔细掰扯才能清楚的话题,比如相声为谁?相声应该是讽刺的还是歌颂的?相声是否要反三俗?中国相声为啥到了现在这般惨状?郭德纲为什么能火起来和能火多久?郭德纲火起来的意义是什么?中国相声的前途将会怎样?等等等等……还需要再提起吗?还需要再争论吗?

不需要了。因为以上问题,都已经差不多解决了,即大众对此已经认识得很清楚、不需要再当回事儿地费口舌了。拿着公众的认知常识当话题,不仅显得弱智、而且特浪费传播资源和时间成本、显得特“相声”。相声的事儿就是这样,和中国的许多事儿一样,都知道怎么回事儿,就是解决不了。别看是相声这个不能吃不能喝的东西,要解决它的问题所碰到的阻碍和困难,就像解决中国当下和今后许多管吃管喝的问题一样麻烦,不好整。

就是说,发现问题已经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了,能解决问题才了不起呢。

但是,相声的以上问题,就像是刚刚熄灭了的火堆,一阵风吹来,就会又吹起复燃的火星。比如,听说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近期又邀请姜昆来深圳搞讲座,姜昆的讲座,当然是谈相声,听股票的不来。

我总以为,探讨中国的艺术,尤其是如相声这种东西的命运,是否可以换一种方式,即不要让相声界的人谈,因为他们不出什么新东西来。对以相声起家,然后异化、发达、风光、红火的既得利益者,就更别指望能谈出什么东西来。我为什么会抱有这种很不友善的成见?为什么不把人往好处想?原因就是我从没有在相声界的得意者那里听到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反思和自我批评的信息,倒是一有机会就听到他们的狡辩推诿、巧言令色、潜身缩首、苟图衣食。

相声行业长期被纳入体制内编制并行政化管理,其从业者已经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相声艺人了。可能人家打心眼里就不愿意把自己定位为相声艺人,人家关心的事儿大着呢!那些体制外的相声艺人,许多与体制内的“官身”艺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分享着利益的蛋糕,共同编织着利益的恩怨。不独相声,当任何事物的生长得不到正常的生态环境和生存方式,靠某种特殊的给养输送活着,都活不好。相声的生态原本就是用好的、大众喜欢的节目生存,但大众的喜欢不能给相声艺人带来更好的回报,况且在特殊年代重新热起来的相声曾因承担它承担不了的重任而获得了非份的重视,当然也获得了非份的回报。相声艺人把这些非份的回报看作是相声应当应份的回报,这就长大了相声的回报需求和胃口,弄得说相声的靠相声吃饭反而成了不正常的事儿了。

直到郭德纲等人的出现,以及郭德纲等人长期上不了国家强势公共媒体资源、得不到国家公共强势媒体的传播,才使相声界出现了一个“被迫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的人。为什么说他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他作为一个相声艺人,他靠的是相声,是相比较而言地道的相声,而不是靠别的。郭德纲与别的仍然顶着相声艺人头衔的人的区别在于,郭德纲搞别的,最后都冲抵到他的相声中去了;别的头顶着相声头衔的人,弄相声,都冲抵到别的东西中去了。一个人,能在自己的本分中生活,慢慢地形成自己本分非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靠在别处抛媚眼儿混饭,你说他不是幸福且美满吗?

我一直力挺郭德纲,但我不是“钢丝”,我其实是力挺一种别样的力量,一种能够给僵化的相声现状以冲击的力量。确实,郭德纲的出现对相声来说,是一次触底反弹。至于是不是相声长期牛市的力量,很难说。一个郭德纲当然是不够的,需要很多个郭德纲,需要一种熊转牛的力量。当然,当郭德纲们作为反弹力量,遭遇到体制弊端以后,也不免会有无数次的震荡和整理,什么反三俗啦、取缔小剧场啦等等,就是市场炒作的震荡题材了。

我总觉得,当下的中国人对很多不该关心的东西抱有太多太过分的关心关注,比如对相声,就关心关注太多。我曾经写过一篇小文,说其实即使没有相声也没什么了不得的。我们把一个东西盯得太紧,反而会把它盯死。别理它,让它按照自身的生长规律去生长,对它有好处。你不觉得相声的一切问题都在于曾经对它关心关注太多了吗?曾经让它承担了它所不能承担的太多东西了吗?把它搞得“力小负重”,以致凶险。

 

                                                  2008年4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