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认知风格分类之一:场依存-场独立
阮碧莹
在过去几十年中, 研究人员从各个方面对认知风格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研究与应用范围涉及儿童发展、心理测验、生理心理、社会心理、人类学、教育、精神治疗、交通安全等领域, 而对场依存- 场独立性研究最多的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特金。在文献中, 有大量的实验探讨了场依存- 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到1980年, 与场依存- 场独立性认知风格相关的研究领域的参考文献已超过3000篇。
威特金在上世纪30年代发现了场依存一场独立性问题, 他开创了认知风格的现代研究, 被称为“认知方式之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威特金研究飞行员利用什么线索来判断自己的身体的位置问题,为此,他设计了一个可以摇摆的坐舱,舱内设一座椅。当坐舱发生倾斜时,被试可以调整座椅使身体保持与水平垂直。研究发现,有些被试在离垂直差35度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坐直的;而有些被试则能在椅子与倾斜的坐舱看上去的角度明显不正的条件下,仍能使椅子非常接近垂直状态。也就是说,被试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自我一致性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是由于方法不当和误差造成的。
这一发现改变了威特金以后终生的研究方向。他又相继设计了许多实验来验证这一发现,如身体顺应实验、棒框实验、镶嵌图形测验。诸多实验结果说明,上述各实验中存在着一种非常明显的内部一致性。即被试能够在转屋实验、身体顺应实验中对身体进行垂直定位,也容易在棒框实验中将棒调到垂直状态,在镶嵌图形测验中找到简单图形所需要的时间也较短;反之,在身体顺应实验、转屋实验中对身体进行垂直定位时误差较大的被试,在棒框实验中不能准确地将棒调到垂直状态,在镶嵌图形测验中离析出简单图形所需时间也较长。
对此结果,威特金的结论是,有些人知觉时较多地收到他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而有些人则较多地收到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他把受环境影响较大者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在知觉外界对象时,场依存者是外部定向者,而场独立者是内部定向者。威特金等指出:“当呈现一个具有支配作用的场的时候,比较场独立的个体倾向于克服场的组织,或重新构建它,而场依存的个体倾向于依附于给定的场组织。”古德意纳夫(Goodenough)也指出:“一个在知觉情景中表现出分析型的个体,在其他知觉和问题解决情景中也倾向于是分析型的,具有整体型风格的个体在其他情景中也倾向于使用外在的参照物。整体型的个体在社会人际环境中喜欢依赖他人进行自我定义。他们特别留意社会刺激。”
威特金等人通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场独立-场依存性认知风格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有关认知过程而非内容。②普遍性。不仅在知觉领域,而且在记忆、思维、问题解决以及人格领域都有场独立-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差异。场独立者在这些领域的任务中表现出较大的独立性和较少的受暗示性,而场依存者表现出较高的暗示性和较低的独立性。③稳定性。稳定性特征表明,个体在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连续体上的位置是相对稳定不变的。④两极性。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连续体在这个唯独是两极性的,两极性表明在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连续体两极的特征是反相关的。比如,场独立的人在认知改组技能和人格自主上高,但在社会敏感和社会技能上低;与此相反,场依存的人在社会敏感和社会技能上高,而在认知改组和人格自主上低。
场独立与场依存者还表现出学科兴趣的差异,国外的研究表明,场依存性的大学生更可能选择的学科有:社会学、人文学科、语言学、初等学校教学、临床心理学、写作、护理等;场独立性的大学生更可能选择:自然科学、数学、艺术、实验心理学、工程学、建筑学等。
国内研究场依存- 场独立性认知风格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谢斯骏和张厚璨的研究重心在儿童认知风格发展、专业与场依存- 场独立性的关系等方面。张卫东和傅金芝等分别就大学生的文理科分化、性别、民族等因素与场依存- 场独立性的关系作了调查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璨教授等用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 曾对学生认知方式, 即认知风格的一个维度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及其对教与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认知风格对学生学习有不同的影响, 适合学生认知风格的教学更易发挥学生潜力, 并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发现: ①独立性的程度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长的趋势。在小学生与中学生之间, 中学生与大学生之间均存在着很显著的差异, 但与同龄人相比, 人们在场依存- 场独立性维度上的相对位置则是稳定的。这似乎意味着这一性格维度受先天因素的影响。②初中学生中, 男生的场独立性显著地高于女生, 这表明, 场依存- 场独立性不但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 也有性别差异。
威特金提出并经过修订的场依存性认知方式的理论模型一直以来对认知方式的研究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这不仅仅是由于威特金本人在改良与长期执着的大量研究成果的总结,也在于该理论模型很好地体现了心理学理论的客观性、发展性和可操作性原则。但是,随着新的实验事实与研究证据的不断出现,该理论模型存在的不足逐渐显示出来。该理论模型过分强调了心理活动在各领域技能的分化,而忽视了他们之间的可统一性。把认知风格划分为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两个极端类型,而忽视了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的另外一些类型的人。如有些人可能既具备场独立的某些典型特征,也同时具备场依存的某些典型特征;另有一部分人可能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特征均不明显,是一些介于两种类型中间的人。这提醒我们,从认知方式维度上,将不同个体仅仅划分为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还是不够的,应该从更多类型上来划分个体的认知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