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认知风格的研究历史.综述

(2008-05-31 10:13:58)
标签:

教育

认知风格的研究历史.综述

阮碧莹

一些心理学家对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概念的来源问题做了说明。Vernon认为“风格”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气质学说。在心理学史中,有许多心理学家对当今的认知风格的研究产生过重要影响。MartinsenRiding指出詹姆斯(W.James,1890)的个体差异概念对风格结构问题有影响。Riding还指出了高尔顿(F.Galton,1883)关于天才儿童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巴特莱特(Bartlett1932)在认知方面关于个体差异所做的大量的研究。奥尔波特(Allport)在他的工作中发展了生活风格概念(life-style),人们一般同意他是第一位深思熟虑地将“风格”结构同认知联系起来的研究者。

1954年,具有“认知方式之父”之称的美国心理学家威特(Witkin)提出了场独立性一场依存性的概念,并通过实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之后,认知方式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60年代非常盛行,到70年代初期到达顶峰,以后逐渐趋向衰落。人们研究兴趣的转移,并非是因为这一领域的研究不重要,而是人们开拓了更多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认知方式的研究正再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并且在教育领域内的应用研究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纵观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发展,可以看到,在不同的阶段,心理学家们的工作方式以及认知风格理论的状况是非常不同的,据此可以将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李浩然、刘海燕,1999

一是认知结构模型的发现增殖期,主要是40年代早期至70年代末。

在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发现增殖期,有大量的风格结构被提出和调查验证,然而,研究者们一般来说都是工作在自己的情境里,他们观察的是自己认为有代表性的认知风格模型,发展出自己的评估工具并对被研究的认知风格给予自己的标签,而较少参照其他研究者的工作,一些研究者认为很多的标签其实是相同维度的不同名称。这个阶段发现的认知风格模型如:场依存-场独立,拘泥型-变通型,广视分类型-狭视分类型,齐平化-尖锐化,分析-非分析,认知复杂型-认知简约型,聚合思维型-发散思维型,扫描型-聚焦型,整体型-序列型,言语型-表象型,等等。

二是认知风格理论的综合期,主要出现在80年代。

进入80年代虽然也有少量的认知风格模型被提出,但总的来说关于认知风格模型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这部分原因是由于它淹没在来自这个领域的成果中,部分原因是由于这一领域缺乏“内部对话”。RidingCheema写到,“很多研究者在学习、认知风格研究方面从事工作,没有注意到其它风格类型的存在”,这导致这一研究领域过于庞大和分散,缺乏结构性和适用性。尽管一些人将认知风格这一领域看成是一个濒于死亡的领域,然而,仍旧有一些积极的努力,企图从众多不同的理论角度,将大量的经验性研究进行理论的综合。Curry曾提出认知风格测量的三层次模型。它的表层是那些易被观察和被影响的“风格”,如学习偏好调查所针对的部分;第二层包括了信息加工风格,如Korb的学习风格调查问卷所研究的内容[,它与个体同化信息的智力工作方式有关;最内层称为认知个性风格,被定义为个体适应和同化信息的方法,很显然,这种风格表现在各种情况下,如Witkin等人的隐蔽图形测验,Kagan的匹配相似图形测验等。这三个层次的稳定性依次增加。显然,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认知风格模型。其它综合工作,包括Guilford将认知风格结构置于他们的智力模型结构中, Miller将现代信息加工理论作为参照框架。

三是认知风格理论的成熟与认知风格结构模型的定型期,主要出现在90年代以后至今。

在认知风格领域中突破性工作出现在90年代。它是由英国伯明翰大学的Richerd Riding及其同事来完成的。他们不只是综合了已有的发现,还给出了一个结构,发展出了自己的认知风格评估方法,然后对其进行了调查,并应用在真实的情景之中。

我国对认知方式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末,之后北京师范大学的一批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对认知方式进行探索和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将许多研究成果收录于《认知方式一一个人格维度的实验研究》一书中(谢斯骏,张厚粲,198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