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认知风格的基本概念.综述
阮碧莹
认知风格,也称为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个体组织和表征信息时表现出的偏好性的、习惯性的方式,表现为个人对外界信息刺激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一贯方式,其中“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功能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认知风格是一个介于只能和人格之间的一个心理学概念。在以往的研究中, 认知风格将认知过程和人格统一起来。关于认知风格的概念,国内外就有不下二三十种之多。
奥尔波特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生活风格”这一概念, 第一次深思熟虑地将认知风格从理论上联系起来。他认为“它是个典型的或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思考、知觉、记忆等的模式”。
程晓堂(2002)认为它是指“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识别、处理、存储、提取信息的方式,以及学习者解决问题时的出发点(orientation),有时也成为学习风格。”谭顶良(1995)将其定义为“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胡斌武(1996)则认为认知风格是“学习者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具有鲜明个性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这种学习方式指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方法、策略、步骤;这种学习倾向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动机、态度、情绪体验、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偏爱。”朱智贤(1999)认为对于认知风格的内涵我们也可以笼统地表述为人们对信息和经验进行加工时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其中“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功能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
虽然不同的学者对于认知风格的内涵做了上述各自不同的表述,但其实质内容却没有什么大的差异:一是谈其个性化特点;二是谈其一贯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