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中问道————读陈太白的中国山水画

(2014-10-08 13:45:03)
标签:

军事

太白

山水画

黄酒

情怀

分类: 杂文
画中问道————读陈太白的中国山水画
                                  ——读陈太白的中国山水画
                                           文/李晓巧   
    老子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我以为,太白的中国山水画恰是执此为宗。
    结识太白兄近二十年,起初是景仰他的国学,继而,又仰慕他的书法,如今,更加激赏、钦佩他洋洋洒洒的山水画。
   “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东坡先生这句话,鄙人认为用在太白的身上再恰当不过。以画来畅神达意,兼之怡情悦性,历来就是中国传统士大夫的高逸情怀。
    在中国,山水花鸟以及人物绘画中,山水画堪为最具盛况的一大宗,是中国人文情思中最为厚重的积淀。勾云、干皴、湿染、线法、留白……中国水墨技法繁多,章法森严,然而,意境则是其根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再或者“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古往今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各有所寄,这些人生情怀和人文素养,恰是中国画的人文渊薮。一个缺乏人文素养的中国画画家,我想,他是走不远的。
    品读太白的《巴山春雾》、《江南秋色》,极目骋怀,一尘不染,清新至极;其画《清水仙居图》、《湖上春来》,让人看过之后,心境爽然,如临九霄云上,独步神境。——了然脱俗,这是太白的画最动人之处。尽管目今之人,终而难免于冗务俗事,但是,能得片刻之超然、宁静、旷达,也是人生乐事。近水楼台先得月。所以,我常向太白求画,或者听他讲画。
    著名国学大家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化重全体,西方文化重部分。”在中国大文化背景中,“道”是永恒的话题,政治的,经济的,文学的,绘画的,等等“全体”领域都是有“道”的。士大夫在传统社会居四民之首,他们却不事生产、不为吏政,然而竟然被古代社会抬得高高在上,为什么?就是因为据说他们掌握了“道”!——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精髓是重全体的,是重大“道”的。
    道无道,非常道。——于是,古代各家各派都在讲学论道。其实,中国画也是在讲“道”。
   “心由性来,性相通始见心,心相通始见性。”太白作画之时,是有其“道”的,心无旁骛,唯在笔墨砚纸之间,于是,其性其情,幽幽款款,心手相应,心中情怀借水墨游走、演绎于宣纸之上,远山近水,飞鸟孤帆,草堂精读,林泉雅集……一派爽朗气象。
画中问道————读陈太白的中国山水画
  
    太白的水墨用笔“皴”却不涩,“挑”而不弱,“泼”而不乱……笔笔讲章法,道道有来历,这不仅得益于他长期不论寒暑地心摹手追《芥子园画谱》等众多大画家的画谱有关,我想更是他的人文情怀的一种自发流露。本来嘛,中国绘画与人文总是息息相关的。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说:“先师古人,后师造化”。太白正是走的这个传统路子,但是,他又能糅入自己的“道”,把自己的国学修养涵盖其中,营造出一种旷逸、淡然的人文情致。
    古人云,道常无名。然而“道”能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乃至于文风笔端里一窥端倪。太白兄的画笔恰是在宣扬着他的“道”,温文尔雅,飘逸潇洒,不温不火,玉树临风,张弛有度,道法常在。实话实说,我一直以师友目之。
    既为师友,酒聚难免。太白兄的酒量不大,但是不惮于一醉,尤其是在公务之后,与我朋辈,曲酒流觞,呼卢高歌,儒雅如太白者,也性情毕露。太白兄最喜黄酒,而且,黄酒中要加姜丝、梅子,用锡壶温热来喝。记得那时才工作不久,某年冬季一个休息天,大雪纷飞,无事可做,我正窝在宿舍的床上看小说,突然接到太白打来电话:“如此大好雪景,怎么能窝在家里?我这里正好有坛绍兴黄酒,快来喝!”我“嗖——”地就蹿了过去。三个爷们,一坛黄酒。炒菜、热酒,边喝边聊,聊书聊画聊人生,泡了一整个下午。三个人都面红脖子粗,太白兄撺掇我站在九楼的阳台上,面对着被白雪覆盖的街市,吼了一通《沁园春·雪》,而他也即兴来了几段邓丽君,音色圆润又婉转,传统而典雅。那个下午,很快活。
    有次让酒,我端了白酒向太白兄喝道:李白斗酒诗百篇,你给说说,一斗是多少?太白一听,仰杯即喝,绝无二话,面色顿时泛红。——呵呵,他是千年之前诗仙的“粉丝”,岂能为一杯小酒而辱没其“道”。
能放能收,太白兄就是这样的达人。窃以为达人才能画好山水。
   “见青烟巨道而思行,见平川落照而思望,见幽人山客而思居,见岩扄泉石而思游。”太白的山水画常常引我遐思,颇得魏晋风度、高人之致、逸士情怀,这与他的“金陵画隐”之号,很是契合。
深山巨壑,群木参天,郁郁葱葱,莽莽苍苍……风景常挟江山之助,这些天地之间、道法自然中的生命在太白的山水绘画中自成一大格局。“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太白兄近乎于此。
    ——我钟情这样的画。我景仰这种把“道”浸润在画里的画者、仁者。太白,这个“金陵画隐”,终有一日,想隐也隐不住的。
 
 

画中问道————读陈太白的中国山水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