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最开放的相亲择偶方式:跳月会

标签:
印第安人注解牛必双场面习俗 |
分类: 历史随笔 |
“相亲择偶”成为当前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话题,应运而生了各式各样的相亲会,诸如:月月相亲会、富豪相亲会、交友联谊会……花样百现,层出不穷,在阅读史籍过程中,见到了个很奇特的相亲择偶方式:跳月会。这可称为“古代最开放的相亲会”。
顾颉刚先生在《抛彩球》一文中,述及苗族早期的婚礼习俗“跳月会”,“孟春合男、女于野,谓之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为节。奔而不禁,每宿于山谷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五个新闻要素俱全,这是一场典型的带有初民特色的相亲方式,
“跳月会”的规则与实行方法。首先,“跳月会”在每年春天举行,也许这有古人的深意在其中。试想:暖风怡人的春天,万物复苏,凡百萌动,兼之花香月明之夜,轻歌曼舞,真是个绝佳的相亲时候。如此天然境界“舞台”,绝不比现在的演播厅逊色。“跳月会”也有“亲友团”,即主要亲属“父母群处于平原之上……烧生兽而啖焉”。你看,可以边烧烤边观赏儿女相亲(这可比现在的相亲节目制作又胜一筹);至于相亲会的主人公们,他们有他们的舞台“子与子左,女与女右,分列于广隰之下。”“天然舞台”上的男女青年们如何表现?据清代梁玉绳《蜕稿》中记述,“跳月会”上:“未娶者插白鸡羽跳月;又以五色布为毬,谓之花毬,视所欢者掷之。”
清朝陆次云《北墅绪言》之《跳月记》也有记载:“男则椎髻当前,缠以苗帨,袄不迨腰,裈不迨膝,裈袄之际,锦带系焉。植鸡羽于髻巅,飘飘然当风而颤;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女青年则“亦植鸡羽于髻如男;尺簪、寸环;衫襟、袖、领悉锦为缘……联珠以为缨,珠累累扰两环;缀贝以为络,贝摇摇翻两肩。”可想而知,参会之男女都很重视这活动,打扮得很漂亮,尤其是女青年更是妖娆艳丽。
“跳月会”节目的主持人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在观众席上指挥整个大会的进程,“原上者与之歌而无不歌”,这是对于女性而言,对于男性也是“原上者语以吹而无不吹”——就是说,当主持人一说开始,则乐声歌声大作,舞之蹈之,好不热闹,“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首旋、神荡矣。”如此气氛陶然,谁还能不进入状态呢?想来,观众席上也会受感染,现在的演播厅相亲,其实还可以借鉴借鉴的。
“跳月会”进入高潮阶段时,你看:“有男近女而女去之者,有女近男而男去之者;有数女争近一男而男不知所择者,有数男竞近一女而女不知所避者;有相近复相舍,相舍仍相盼者。”这就是当时青年男女选择配偶的热闹精彩场面。
“跳月会”最终结果如何?“妍者负妍者,媸者负媸者;媸与媸不为人负,不得已而后相负者;媸复见媸,终无所负,涕洟以归,羞愧于得负者。”青年们在两情相悦的前提下自由组合、调剂,至于没有组合成功的,只好哭着失望回家!
据相关记载显示,“跳月会”的成功率是相当高的。据说,在男女人数相当的情况下,人会产生一种有意识的结对心理,并且,主旨明确、欢歌笑语、载歌载舞的“跳月会”现场气氛能刺激适龄男女们从众地快速选择异性朋友,呵呵,皓月当空,花香入鼻,是否荷尔蒙也起着促进作用?
最后一个程序大家都知道纯粹是一个形式了。男女青年过了“二人世界”后“各随父、母以还,而后议聘:聘以牛,牛必双;以羊,羊必偶。”这就是整个“跳月会”相亲择偶的原原本本,其中毫无涉及双方的家产身世,相当单纯,而且思想开通,称之为古代版的“裸婚”,亦未不可。
近读罗维的《初民社会》,书中说在美国蒙大拿州的早期克洛印第安人中,常常于郊宴或其他机会中求欢择偶。是否印第安人也有类似“跳月会”的相亲活动呢?
http://szb.qzwb.com/dnzb/page/41/2014-02-13/C07/51251392221227575.jpg | |
http://szb.qzwb.com/dnzb/tplimg/jwb_red_r8_c2.jpg | http://szb.qzwb.com/dnzb/tplimg/jwb_red_r8_c3.jpg |
|
C07版:功夫早茶 | 上一版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