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别人机会也就是给自己机会》发《温州日报》10月7日

(2011-10-07 13:39:41)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杂文

http://epaper.wzrb.com.cn/images/bjx.gif

感谢黄主编!

   
   
    回到版面
给别人机会也就是给自己机会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吴越王钱俶应宋太祖赵匡胤的盟约,出兵与北宋会师南唐金陵。十二月,钱俶入朝表贺宋太祖。南方割据的吴越国,虽然地盘不大,却是块不折不扣的肥肉,宋朝大臣纷纷上疏建议宋太祖就此把吴越王扣押下来,这样,吴越国就唾手可得了。

 

    宋太祖在接见了吴越王后,最终决定还是让他回江南。临走前,宋太祖给他一个上了封条的匣子,说:“到国开视,道中勿发也。”钱俶满怀狐疑,一回到自己的领地,立即就按照宋太祖的指示,打开了匣子,一看,都是些本本儿,仔细再翻开来,却都是宋朝大臣们劝皇帝扣押自己的奏折。钱俶看得既惊又喜,惊的是自己差点就没回来的机会了,喜的是皇恩浩荡,大宋皇帝对自己如此信任。他十二分地感动,当着自己手下人的面说了一句话:“宋朝皇帝不听大臣们的建议,执意放我回来,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辜负他的恩典啊!”于是,吴越国对于宋朝廷敬重有加,岁岁进贡,在此后的征战中,钱氏一族惟大宋朝马首是瞻。到了吴越王钱俶的儿子一代,就自动要求把吴越国归中央政权统一管理。

 

    假如宋太祖听信大臣们的话,把吴越王扣留了下来,那么,是勉强得到了一块地盘,但是,肯定会领受到吴越军民更多的仇恨与抵抗。宋朝初建,作为最高统治者当然不愿意见到这样的局面。所以说,宋太祖的见识很高明。他在拒绝扣留吴越王时如此说道:“你们不要担心钱俶回去会与大宋对抗,假如他不想归顺我的话,他根本就不会来朝拜我,现在,好好地让他回去,正好可以让他感受到我们的信任,而心甘情愿地归顺我大宋!”——其实,宋太祖在给了吴越王平安回去这样一个机会的同时,也给了自己一个机会,他兵不血刃地收服了吴越。多了一个朋友,少了一个敌人。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宋太祖是高人。

 

    还有个更早的故事。魏晋之际的嵇康很反感司马家族从曹魏手里篡夺政权,宁死也不愿意做司马家族的官。临死之前,他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他曾经痛骂过的好朋友——就因为那朋友不仅做了司马家族的官,而且,还劝自己同流。具有戏剧意味的是,不愿意与司马家族合作的嵇康,他的儿子嵇绍不仅做了晋朝司马政权的高官,并且还对司马家族出奇地忠诚,为了保护晋朝皇帝几次都不顾惜自家性命。最后,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敌军,不幸战败,晋军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晋惠帝,不离左右,身中数箭,流血阵亡。

   

    不难想象出,在嵇康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好朋友时,掌握生杀大权的司马家族并没有像某些电影里拍得那样派特务人员去斩草除根,而是,给了嵇康的后代们一个生息繁衍的机会,否则,嵇康的后代一个也跑不掉!或许,正因如此,嵇康的儿孙都愿意为晋朝做事,而且,忠心事主。于是,在愚蠢又可怜的晋惠帝众叛亲离的时候,有个臣子还敢于大义凛然地站出来保护君王——这个人,正是嵇氏后代。为了保护有杀父之仇的司马家族的孙子皇帝,嵇绍竟然舍弃了自己的性命。

 

    历史上的此类例子,时而有之。在给别人机会的同时,也就是给自己的将来预留了一个可能的机会。生活中也一样。很多事情,是有因果的。

http://epaper.wzrb.com.cn/content.aspx?id=588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