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京日报 》15日“雨花石”发《古代男女的“婚姻速配”》

(2010-12-15 13:43:42)
标签:

唐僧

中国

诗经·摽有梅

《西游记》

南京日报

杂谈

分类: 生活随笔

  感谢解悦老师!

  http://njrb.njnews.cn/html/2010-12/15/content_699593.htm

     俗话说:“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层纱”。其实也未必!

     2500年前的中国古代有个习俗,每到夏季果实成熟时候,在野外,晴空丽日的日子,氏族部落就会组织一帮适婚男女青年,分两厢面对面排好,按风俗规矩,女孩把手里的果子朝中意的男子身上投掷,男方如果对她也满意的话,就一把接住了,再回投些譬如佩玉什么的作为信物,于是乎“相约为夫妇焉”。这就是一场古代青年男女挑选配偶的游戏,是不是比如今电视上唇枪舌剑的“速配”节目要含蓄雅致得多呢?

   《诗经·摽有梅》写道:“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这个豆蔻年华的女子,在这场类似于游戏的爱情速配中,希望有男子及时来求婚。很明显,她碰到了小小烦恼:树上采下来的梅子都快投完了,却还没有男士来接招,她能不纠结吗?

     抽丝剥茧,一层层的,女孩子焦虑期待的心情被诗句描述得形象而生动,千年之前小儿女心怀鲜活可爱,跃然纸上。这恐怕就是古代的“女追男”了!

     试想:在当时,在那个小环境里,是不是因为“女多男少”才出现了那种“女追男”现象?如今,可都是男子追不上女孩才抓耳挠腮呀!看来古今还真是有些差别的哟,“女追男”竟然也“隔座山”。

      还有一幕有意思的场景,是在《西游记》第九十三回:“公主转睛观看,见唐僧来得至近,将绣球取过来,亲手抛在唐僧头上”——这不也是速配婚姻的节目么?

      来自发达地区东土的俊美和尚唐僧所表现出的懵懂惶恐之相,让人着实好笑,唐僧硬是不愿当“驸马”!真是的,大庭广众之下,你一和尚去凑什么美女抛绣球选郎君的“秀”呢?选上了,人家美女要你还俗做老公,你又死活不答应人家,这不是骗人家的感情不遵守游戏规则么?

     国色天香二十芳龄的黄花大美女,又贵为一国的公主,配你一个潦倒的游方和尚,你有哪点吃亏了呢?以现今的世俗眼光看,唐僧真是太没有经济头脑了!

     中国古代婚姻,主要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尤其是女性,更是少与外人异性接洽,那时,能组织起来通过投果子、抛绣球的方式,在瞬间选择婚姻、爱情,想必是属于一种“前卫行为”了,恐怕比现在“月月相亲会”和“电视速配”一类的活动,要时髦得多。

   □李晓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