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晚报》发《元代散曲里的风尘拜金女》
(2010-11-16 13:59:31)
标签:
苏卿越国宋体题双渐小卿问答元代杂谈 |
分类: 杂文 |
http://epaper.sqdaily.com/sqwb/page/27/2010-11-15/A26/7681289783519025.pdf
感谢胡继风老师!
由蒙元贵族统治的元朝,政治、社会丑恶现象层出不穷,民风随之一变,拜金重利思想在社会上十分普遍。元代散曲创作立足社会底层,产生了很多优秀作品,从中使人颇能蠡测出当时的民风民情。
风尘女子由来已久,最初的公开营业,当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尚未发皇之时,当时越国有个专门地方叫“独妇山”,就是经营皮肉生意的。到了元代,政治上沉闷,及时行乐之风不仅弥漫于权贵豪富之门,还及于民间市井,于是,元代的娼妓娱乐业相当繁荣。中国的古代戏剧下意识里渲染的都是才子配佳人,而那“佳人”常常就是稍稍通些文墨的妓女,老祖宗历来喜欢的就是“缺啥补啥”的,如此热衷于宣扬才子配佳人,反而让人生疑。正好读到一阕散曲,顿感耳目一新。
书生很急啊,也许急得脸上都起小痘痘了,想拼金却又无家底,秀才人情纸半张,他除了写深情款款的几纸书信之外,还能干什么呢?散曲里写他:“则问苏卿:‘是爱冯魁?是爱双生?’”图穷匕首现,问题很尖锐。你到底要跟哪一个走?这让窑姐儿小卿怎么回答呢?这面富商、老鸨在催逼,那边情郎书生翘首待信,想了几个昼夜,最后,她回了书生一封信——这当然是由作者在散曲里代写的——“一个将百十引江茶问肯,一个将数十联诗句求亲。心事纷纭。待嫁了茶商,怕误了诗人!”——在元代,茶叶是由官府专卖的,“引”是茶叶的重量单位,茶商纳税后从官府那里领取相应数量的茶引凭证,“茶引”在当时是可以当成货币流通的。——虽然 苏卿小姐在另一信里还说过:“多情小解元,休埋怨,俺回不过亲娘面。”这“亲娘”实质就是妓院的“妈咪”。老鸨当然一意赞成苏小姐嫁富有的茶商了,人家富商送来的聘礼是真金白银,穷诗人弄些破诗来求亲,你说怎么比?“怕误了诗人”?不误了穷诗人,还会误了大老板?那是在当时啊,要搁现在,女方普遍以男方能否买房作为定婚刚性需要的现状来说,那左右邻居都可能帮着老鸨数落穷书生的。
书生有才,可惜的是元代的读书人毫无出路。富商有财,好像这东西常能遂人心愿。两者一PK,结果自明。风尘女子小卿心里也有自己的权衡盘算:“书生俊俏却无钱”,“孔方兄教得俺心窑变”——看来在当时,衡量一个男人是否够男人的标准,一不是他是否有文化有学识?二不是他是否年轻英俊?最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有钱?于是乎,不愿意在妓院里再吃青春饭的苏卿小姐从良了,她选择的归宿并不是她真心喜爱的年轻男人,而是毫无感情的富有商人!——这足以让一众暂时无钱无势无家底的年轻人气得脸色发青,真恨不得跑到六百多年前去打抱不平。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人的价值取向常会发生偏移,于是,元代出现了苏卿那样的拜金女,而,促成她如此价值抉择的是她身后的老鸨苏妈妈、富商冯魁等等——更还有那个拜金主义成风的社会环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