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蚕豆花开蚕豆香》发在2010第五期《雨花》青少刊

(2010-08-08 17:32:25)
标签:

蚕豆花开蚕豆香

雨花

五香蚕豆

杂谈

分类: 散文

                                                                清明左右,蚕豆花开了。

蚕豆花,气味青涩冲鼻,形色诱人,以黑、白、紫色杂糅组合出一种清丽、冷艳,在滴绿的蚕豆叶映衬下,它们像一只只美丽蝴蝶,聚精会神地穿梭逗留在鲜灵灵的绿色世界里。

以前,在老家上学时,我喜欢走小路,小路穿插过绿色田间,春天的乡野,空气是那样水润,原野的色泽也是格外光鲜:黄烂烂的油菜花、绿油油发亮的小麦、翩翩若飞的蚕豆花……在我们老家,蚕豆是种在田头地脚的,主要是为了节约金贵的土地——然而,蚕豆于农家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样菜品,于是,它们就顺理成章星星点点地摇曳于路边、水塘岸或者田旮旯,默默地成长,默默地发力。蚕豆发芽了,蚕豆抽苗了,蚕豆开花了,终于,蚕豆长荚了……这些,都静静地进行,尽心勤快的老农不会刻意地为蚕豆加勺粪添把肥的,但是,它们依然长得那么蓬勃旺相,深绿浅翠,毫不娇气。

那时,农村普遍贫穷,蚕豆一开花,就给我们乡下口寡的孩子们多了个念想。当蚕豆花落去,蚕豆芽儿挂在叶间时,我们这些谗痨就瞄上了,眼睛溜着,心里盼着:蚕豆蚕豆快快长啊!蚕豆终于长到我们认为可以下口的时候了,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有意地靠它们近一些,顺手就摘那么几个揣在兜里,边走边吃,过嫩时,有些涩,但也慰情聊胜于无了——涩就涩些,总比什么都没的嚼好啊!明目张胆地采摘田头的蚕豆,当然逃不过农人的眼睛,多数会说:“你们这些谗鬼投胎的东西啊,这蚕豆还没到吃的时候呢,你们就急吼吼的啦……不要糟蹋了豆子,还要过些时候的!”他这一说,我们就会赶紧掳几个豆子,嘻嘻哈哈慌慌张张跑开。就这么把蚕豆放在嘴里生生地嚼着,嚼着啊,日头晃了几晃,蚕豆的嚼味竟然逐渐有些顺口了,青青的味儿中带丝甜,堪称乡间四月给予儿童的一项爽口的零食了。

生吃蚕豆,也须珍惜光景,再过些日,蚕豆也就熟了。蚕豆一熟,生吃,放在嘴里就苦叽叽的,木匝匝的,难以下咽,只能吐掉。这时,可以清炒蚕豆当一样菜,蚕豆熟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可以看到碧绿的蚕豆身影,但是什么东西一吃多就腻烦了,清炒蚕豆也是这个理,得换点花样做了吃才好——鄙人至今以为,蚕豆只有和肉在一起炒才好吃——这,是我那时的感性认识,然而,那时囿于家境,不能常有口福。于是,就又有一种补充方法,就是煮熟了当零嘴吃。

煮熟了的蚕豆,吃来很清爽,甜津津的,我们上学时,用线穿了一串熟蚕豆像佛珠似的拎在手上或者挂在脖子上,边走边和同学斗嘴比赛,评比着谁串的蚕豆多,谁家的蚕豆个大,常常是边走边争,嘴闲了,想吃东西了,就拽一个朝嘴里一放,吃着争着,没多长时间就到学校了。于是,就把没有吃完的蚕豆串子朝黄布书包里一塞。

小军是个机灵鬼,那年他家的蚕豆丰收,每天他都带好几串熟蚕豆到学校里去,课间,当了我们大家的面,吃的模样极其津津有味,如今想来,那吃相很艺术很诱人:小手指翘了,大拇指与食指配合轻轻地捻一个下来,然后,朝嘴里一放,牙齿也不露一个,就那么很优雅地蠕动唇部,很仔细很享受的样子,一个,再一个……故意靠了我们很近。我们终于感觉出,他那蚕豆上好象有股味儿,挺好闻的。他得意地说,是五香味!用好几样调料做的!那时正是小孩子家最谗嘴的时候,有人就向小军要的吃,但那小子坚决不给,后来,老爸当采购员的小林拿了五分钱给小军,小军就很开心地给小林挑了一串最多的。于是,就有人效仿小林了。那一年,不知道小军用他的五香蚕豆换了多少个五分硬币?

在我们乡下,传说蚕豆可以消肿止血。记得祖父年纪大的时候,小腿常肿,有一个懂中医的朋友告诉他,蚕豆能治。于是,一年四季他都乐于吃蚕豆。他做蚕豆也讲究些方法的:把适量的干蚕豆放在海碗里,加开水一泡,用另一碗扣好,闷了五分钟后,干蚕豆像吹了气似的变得饱满光泽,然后,他放入八角、茴香,用砂锅文火慢慢地煮,直到蚕豆那种特有的清香飘溢得满屋子都是时,再略加一勺烧酒,顿时,香味更加馥郁,而后,他会喊我也来吃。蚕豆的肉粉烂烂的,很香,而且入味深,味道无法用文字形容,再添一样两样菜,满口无牙的祖父就开心地咪酒了,他嚼蚕豆的时候,嘴动得很欢。蚕豆不仅治了他的腿肿病,还成了他的一道下酒菜。

除了上述吃法,用剥开来的蚕豆瓣汆蛋汤也味美汤鲜。

蚕豆花,年年都开得那么迷人眼目,让人注目之余不由遐想往事,那些儿时回忆只能任凭它挂在迷离妖娆的蚕豆花上,游移于清香缕缕的蚕豆中。在外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不常回家了,偶尔,在网络上看到蚕豆碧绿婷婷、清新怡人的倩影,一下子就会想起我老家田野里的蚕豆花与蚕豆,进而睹物思人、睹物思事。

时空相隔,那么多人与事,就如同离弦之箭,一开弓,就再也难回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