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管教的勇气》读书摘要

(2019-06-19 13:51:35)
标签:

育儿

心理

分类: 书评

本书作者依据阿德勒思想提出教育孩子既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这一观点,并指出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自立。

父母最应该做的是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中诸多课题的勇气。具体来讲就是帮助孩子学会自立,叫他们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人生中的课题。并提出了自立的三大条件。

针对孩子的学习,本书观点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课题,父母不应该横加干涉。父母应该做的是在平时的生活中努力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获得孩子的信赖。如此以来,在孩子需要帮助时,愿意向父母求助,然后父母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孩子。

 

前言

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立

一、自立的三大条件:

1、能够独立做出选择。

2、能够独立判断自己的价值。

这点相对比较难,很多人穷其一生都没有做到。有些人无法独立确定自己言行的正确性,依赖别人的评价来判断,这其实是无法自立的表现。也许,这是从小经常被表扬或批评的后遗症。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与别人不同,而是发现自身的价值。

3、摆脱自我中心主义

明白别人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期待而活。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

1、学习是孩子个人的课题,家长最好不要横加干涉。否则既容易破坏亲子关系,还会打击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2、家长应该学习一些更恰当的干预方式。

 

三、构筑良好亲子关系的小窍门

 

第一章  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

1、批评并不能改变孩子的行为。比起被忽视,宁愿被批评。当规矩的行为没有得到关注时,孩子很可能转而通过寻求批评来获得关注。家长对孩子的批评如果高频率、放大化,甚至上升到道德层面,孩子的自尊体系就会越来越低。

2、表扬也不是好方法,容易让孩子做事的动因扭曲,有表扬才做,没有表扬就不再坚持。孩子们应该知道并非所有人都对自己好言相向。表扬也是一种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做的自上而下的评价,以不平等关系为前提。当孩子做对了事时,可以考虑用“感谢”或者“恭喜”来代替表扬,让孩子体会到“贡献感”,更多元地发现自身的价值。

3、父母不要对孩子的课题横加干涉。让孩子找到自己的目标,即使失败了,也能学到东西。阻止孩子犯错,其实等于转移本该由孩子面对的课题,剥夺了他成长的机会,这是一种骄纵。

4、只懂为自己考虑的孩子,遇到困难容易逃避。

5、孩子的想法有错误,家长在孩子允许的前提下,可以恰当地帮助。当然前提是平时就有良好的亲子关系。

6、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父母能做的就是愉快地接纳孩子的真实面。发现这个小生命本身的可贵。

7、父母应该教会孩子如何沟通,学会用语言来表达诉求。孩子对父母也是如此,希望父母能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而非愤怒或体罚。体罚毫无意义,不过是家长的报复。父母不能将自己的愤怒正当化。

 

第二章  会学习和不会学习的孩子

1、不要欺骗孩子,并不是不玩游戏就一定能有更好的成绩,并不是考好了就一定有好的未来。

2、父母的责任不是督促孩子学习,如果说有责任,那也是如何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和获取新知的快乐。

3、不要俯视孩子。没人愿意在人际关系中处于劣势。那些认为孩子不如自己、小瞧孩子的父母,即使告诉孩子好好学习,孩子也听不进去。在学习之外,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的前提。而建立良好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急于求成。

4、不要开口闭口学习,很烦人。平日里多关注孩子的贡献,不仅仅限于孩子的行为,包括孩子本身的存在。具体地对孩子说“谢谢”,让孩子形成一种贡献感。

5、相信孩子,能够独立解决自己的课题,并默默守护;孩子们也懂得不应该辜负信赖自己的人。

6、不要让孩子在家里享受特殊待遇,即便考试时期。作为家庭成员,孩子需要学会合作。知道自己对他人有用的孩子才能够喜欢自己,进而树立可以独立解决包括学习在内的各种课题的自信。

7、焦虑时,可以选择回避孩子。与孩子保持距离,并不是放弃。

 

第三章 赋予孩子勇敢面对人生的勇气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便孩子在需要帮助时愿意向家长求助。

2、让孩子喜欢自己。比如把缺点当优点看待;让孩子感到自己对他人有贡献等等。

3、家长多关注孩子长处和好的方面,黑暗(不好的方面)就可以渐渐消除。

4、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认同感,让孩子学会愉快地接纳自我。

5、建立良好亲子关系,首先不要说伤害孩子人格的话;其次注意说话方式,建议有礼貌地跟孩子说话;最后尽量去体会到从孩子身上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6、阿德勒说自卑感人人都有,他是“对健康、正常的努力与成长的刺激”。不过,这不是从与他人的比较中产生的自卑感。

7、有些孩子被说“其实全力以赴的话就能做到”,还是不努力学习。是因为他要给自己留有“其实能做到”的幻想。

8、父母要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