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手册》读书摘要

(2019-06-14 09:41:51)
标签:

育儿

分类: 书评

王宏 钟思嘉

第一章 儿童时间管理的心理因素

 

一学、二实践、三养成习惯

>孩子成长的三步骤

 

>> 习惯有两个标准:一是这件事不需要有意识去做;二是这件事不做会很难受。

 

通过不断试错从而找到正确途径

>)桑代克的饿猫迷笼实验

 

指要允许孩子犯错,不要因此责备,而是要鼓励孩子的努力和付出,从而推动孩子进一步尝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孩子犯错时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批评

 

乐学在很多幼儿家长理解,是少学甚至不学。其实这种认知是出于家长自己对学习的惧怕或厌恶。乐学是快乐地学习。如何快乐,只有心甘情愿才会快乐。如何心甘情愿,只有主动的,发自内心的,才算心甘情愿。就像我常说的,不要死记硬背,不是不记不背,而是要记了背了后还要融会贯通,才叫不死记硬背。而很多家长和同学恰恰拿不要死记硬背作为借口,不记不背。

>。如果孩子积极主动地尝试,而不是被父母逼着、不断重复一件事情,这就叫“乐学”

 

 

>> 其实只要把时间表中的任务、目标分解,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效应、避免失败效应(成败效应),孩子不仅愿意遵守时间表,而且还能提高学习兴趣。

 

>> 要达到成功效应、避免失败效应,就要了解“最近发展区”。: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 如果父母给孩子制定的目标符合最近发展区,孩子就容易达到目标,从而产生成功效应;反之,如果目标太高,孩子经常达不到,就会产生失败效应。

 

>> 焦虑曲线

 

>> 动机强度(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绩效)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呈倒U形的线性关系

 

>> 每项任务红星数要约定上限,如简单任务的红星上限是1颗、中等任务3颗、复杂任务5颗,否则就失去了红星的激励意义。

 

 

>>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 如果父母不断地提醒、催促、唠叨、批评、指责,就会产生超限效应

 

 

不要让新脑(意识层)限制和压抑旧脑(潜意识层)

>父母决定孩子的脑功能强大还是软弱

 

>> 孩子如果一天到晚不安、易怒、不信任别人、有警戒心,那么新脑便会过分活跃,以致阻碍了旧脑的发展。因此,孩子的记忆力、理解力、创造力便会减缓,同时,也因而丧失了干劲。

 

>> 心理学家将新脑与旧脑的关系比喻为骑士和赛马,新脑是骑士,旧脑是赛马。优秀的骑士骑在强劲的马上,与马合为一体,能充分地发挥潜能。

 

>> 出发点是“驱力型”教育,核心是目标管理和压力管理。

 

>> 通情达理

 

>> “共情”之后,“共事”就容易了

 

>> 沟通三部曲:接纳、反映、讨论

 

>> 接纳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不带任何价值判断和评价的包容心态

 

>> 反映(不同于反应)就是父母把孩子的感觉、情绪和想法用语言描述出来,不带有任何的价值判断和评价,

 

>> 孩子都非常自我中心,缺乏换位思考和同理心,情绪波动很大,要重点训练孩子的情绪管理。

 

第二章 儿童时间管理的具体应用

 

>> 没有自主时间的时间表是无效的。

 

第三章 儿童时间管理效能:孩子的行为目的

 

>> 鼓励你的孩子成为幸福的普通人”

 

>> 04岁是孩子生理我发展的关键期,

 

>> 412岁是孩子社会我成长的关键期。

 

>> 12岁以后,孩子的自我成长进入心理我阶段,他会带着这些标签向内循环,自我扩大

 

>> 第一个模块就是要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

 

>> 第二个模块就是父母的情绪管理,

 

>> 第三个模块和第四个模块就是沟通,包括积极倾听和我的信息。

 

>> 第五个模块就是鼓励有方,即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培养兴趣。

 

>> 第六个模块是行为结果,父母要学习孩子犯错怎么办。

 

>> 孩子的行为都有目的,12岁之前有四种,分别是吸引注意、争取权利、报复和自暴自弃;12岁之后有三种,分别是追求兴奋刺激、寻求同伴接纳、追求优越感。

>> 孩子从吸引注意失败,到争取权利被父母打败,然后到报复让父母伤心、难过、讨厌等依然失败的情况下,形成习得性无助,最后他就完全对自己失望,即自暴自弃。

 

 

>> 如果我们能够对对方表现出无条件积极接纳,那么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会得到疗愈和成长,健康发展。

 

>> 孩子的话没有傻话

 

>> 父母要了解孩子背后的行为目的,知道他为什么这么说,要回应他的行为目的,

 

>> 冰山理论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等七个层次。

 

>> 孩子从吸引注意失败,到争取权利被父母打败,然后到报复让父母伤心、难过、讨厌等依然失败的情况下,形成习得性无助,最后他就完全对自己失望,即自暴自弃。

 

>> 12岁之前的孩子为了达到吸引注意、争取权利、报复、自暴自弃等行为目的,通常有四种行为方式。

>> 第一种是主动建设性方式。

 

>> 第二种是主动破坏性方式。

 

>> 第三种是被动建设性方式。

 

>> 第四种是被动破坏性方式。

 

 

>> 面对吸引注意的孩子,父母正确的做法是忽视那些不好的行为,而主动去找孩子身上好的行为,并且及时反馈给孩子,让孩子的好行为因得到父母的关注而保留下来,那些没有得到关注的偏差行为就会自动消失。

 

>> 对于报复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停止批评和责罚,而应该采取相应的方式,让孩子感觉被爱,当孩子感觉到被爱的时候,他才会有好的行为出现。

 

>> 对于自暴自弃的孩子,父母要用放大镜去找他身上点滴的进步,

 

>> 主动关注孩子好的行为,好的行为重复以后就会成为好的习惯,而好的习惯重复多了就会成为好的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也是我们的教育目标,鼓励孩子成为幸福的普通人。

 

第四章 儿童时间管理效能:父母的情绪管理

 

>> 父母对孩子通常有四种负向的想法:第一个是严重不幸;第二个是应该/必须;第三个是无法/不能;第四个是自责内疚。

 

指父母认为孩子现在的不好表现,如果不及时制止,将来就会非常严重,导致不幸的大危害。

>> 严重不幸

 

是不是只要给予信任,孩子就能主动改正错误呢?

>随着不断地尝试错误,今天错了10次,明天错8次,后天错7次……慢慢地错误可能就变成0了,孩子就掌握了这项技能。

 

>> 我们不要觉得孩子犯错就是严重不幸,不要觉得孩子现在磨蹭拖拉,将来就是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不要觉得孩子现在爱发脾气,将来肯定就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不要觉得孩子现在不敢举手,将来肯定就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其实这都是不成立的,我们只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相信孩子虽然做错了,通过父母的鼓励,他会愿意再尝试,他的错误就有机会慢慢变少。如果孩子做错了,父母立即批评他,孩子就会为了逃避批评而不再去尝试,甚至为了逃避责罚而说假话,反而助长了孩子这些偏差行为。

 

指父母觉得孩子不应该犯错误,错误必须被校正,如果不严厉批评他,他就不会改过向善。

>应该/必须

 

>> 当父母头脑中冒出“应该/必须”的时候,要缓一缓,听一听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有针对性地帮助他。否则,就错失了教育孩子的良机,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更可能耽误孩子的成长。

 

指父母就觉得我无法忍受孩子犯错,更不能放纵孩子错下去。

>无法/不能

 

>> 当我们能克服自己这种“无法/不能”的负向想法,允许孩子有一点点小偷懒,允许孩子有一点点开小差的时候,孩子内在需求被满足,会变得更合作,能专心写作业,效率也更高。因为孩子的神经得到了镇定之后,生理上就会更专注,而且他得到了妈妈的认可和尊重,心理上也被肯定和接纳,这种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爱的力量是无穷的。

 

指很多时候孩子表现不好,父母就会觉得是自己做得不好,特别自责。

>自责内疚

 

>>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达到那么好。他没有那么好,并不代表我失败

 

>> 孩子在成长中就会犯错的,我们只要学习父母效能,持之以恒去实践,一定会等到孩子成功的一天。

 

其实这个故事不在于说诚实有多重要,而是反映了华盛顿父亲对类似事件的处理方式。正是稳定的情绪,不吝啬的鼓励,对孩子的大度,日积月累后,才造就了孩子的伟大。

>华盛顿砍了樱桃树

 

>> 我们对孩子有一个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能够一下子做对,一下子就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 人们称为的“费斯汀格法则”: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你对所发生的事情如何反应所决定。

 

>> 掌握“灭火口诀”:一离二吸三凉水

 

第五章 儿童时间管理效能:积极倾听建立良好亲子关系

 

>> 对于孩子来说,以爱为出发点的沟通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放弃控制

 

>> 二是尊重孩子,

 

>> 三是信任孩子的能力

 

>> 。四是允许孩子犯错,

 

>> 父母就像心理分析师,帮助孩子分析他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暗示孩子他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另一方面容易让孩子心安理得地安于现状。

 

>> 沟通三部曲:接纳—反映—讨论。

 

第六章 儿童时间管理效能:问题所有权与“我的信息”(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 我的信息”的句型就是“当……我觉得……因为……我希望……”

 

>> “我的信息”的核心就是父母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第七章 儿童时间管理效能:鼓励让孩子更自信

 

>> 反思自己的教育——不应该总是提醒孩子、不应该把花瓶放到那么容易碰到的地方,妈妈的自我反省激发出孩子“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 美言录包括三句话:第一,描述孩子的好行为。第二,描述父母看到这个好行为的感觉。第三,用具体的言辞告诉孩子细节。

 

>> 有一句万能的话父母一定要学会,即“你是怎么做到的?”

 

>> 与其这样“yesbut…”,还不如不说。所以在鼓励孩子的时候只说yes(好的一面),不说but(不好的一面),一定要忍住不说孩子不好的一面。

 

>> 当孩子主动完成任务时,配合“一录”(美言录),持之以恒(至少6个月),将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帮助孩子从外控(狼追型)到内控/自控(外驱力),再从自控到自律(内驱力),即形成习惯,这才是驱力型教育的终极目标。

 

>> 乐学”的前提是目标分解

 

第八章 儿童时间管理效能:有效对待孩子的犯错行为

 

>> 心智有点滞后,

 

>> 原因就在于父母替孩子做事,不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没有机会发展自己的能力。

 

>> 些行为结果不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体验,

 

>> 不能让孩子自然地体验,就要用另一种方法,即合理的行为结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