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风吹麦浪lishirong
风吹麦浪lishir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242
  • 关注人气:2,03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朝官服上的“补子”

(2011-07-25 13:50:04)
标签:

清朝“补子”

官服

服装

珍闻趣话

历史

李世荣

纺织工业出版社

杂谈

分类: 散文杂谈

        清朝官服上的“补子”

 

    从电视或电影中,我们经常观看以清朝为题材的故事。其中的官服的前胸和后背都绣着各种禽鸟与猛兽的“补子”。

    清朝官员的礼服是蟒袍,俗称“花衣”。在礼服袍的外面要罩上褂服,这是清朝不同于其它朝代的独特服饰。褂服增减很方便,既能御寒保暖,又利于演武骑射,充分体现了满族骁勇善战的习风。在褂服上缀“补子”,也叫做补服。补服与顶戴(官帽)相对应,成了识别官员级别高低的重要标志。

    清朝“补子”是在明朝“补子”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一般的长宽大约一尺,以绀色(黑里透红的颜色)、黑色等深色为底,周围装饰着精致的花边,上面用五彩金线绣出禽鸟、猛兽的图案。后背的“补子”是整幅的,前面的“补子”是分成两半的,因为褂服的前面是对襟之故。

    “补子”分为圆形和方形两种。皇子、亲王、郡王、贝勒等人用圆形的“补子”,一般的官员则用方形的“补子”。远远望去,一眼就可以辨别清楚。

    清制规定,文官“补子”绣单只的禽鸟,武官“补子”绣单只的猛兽。顺序是,文官一品绣白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大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八品绣鹌鹑、九品绣练练雀;武官一品绣麒麟、二品绣狮子、三品绣豹子、四品绣老虎、五品绣狗熊、六品绣彪(小老虎)、七品和八品绣犀牛、九品绣海马。唯独主管监察的官员不同,如御史、按察使等不分级别,一律绣豸(没有脚的虫子)。清制还规定,官兼文武者,则用其高品级的“补子”;受皇封的妇女(诰命夫人)所用“补子”与丈夫或儿子的品级相同,如果丈夫或儿子是武官,则用相应品级的文官“补子”,以表示女性不尚武。

    清朝官员的“补子”严格按品级缀用,不能混乱,否则要受到严厉的处罚,甚至有断头之险。

 

                  (此文系旧作,摘自本人1991年出版的《古今中外服装珍闻趣话》一书第43页)

 

http://s3/middle/50e9fcd2ha8de77d4dfc2&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酒柜的牵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