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穿过小村,穿过小村的田间地头,在经过三二十年的光景后它如今几乎完全没有了儿时的模样,路过的田地里又增加的一座新坟,都是曾经熟悉的有名有姓的乡亲,这个小小村庄和一片片田地曾经在儿时的我们的眼里是多么的博大和广袤,如今却如老人一般佝偻破败、杂草丛生,让人足尝岁月如梭的味道,而过往的一切却依然能够历历在目,眼前总能浮现出儿时村庄的街道和样貌……
记得大人们说小村那时有八百多口人,四个村民组,一个小村子以村中的一条路为界,分成了前、后河,后河又因一个村组靠东被称东队,另一个村组靠西称为西队,东、西两队以挨着村小学西的一条小路为界。
前河村西头有一棵大槐树,据说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了,树虽中空,但如今依然枝叶繁茂,是村子里的地标性物件,2017年前我在北京十多年,因为思乡之心我的QQ头像采用的就是16年前的大槐树的照片,每当打开QQ我都能看到那棵熟悉的大槐树;大槐树下有个代销点,售卖各种日用小商品,那里面有孩子们心仪的各种美食和玩具,还能拿鸡蛋换东西,我好多次偷偷的从家里拿鸡蛋到代销点换瓜子吃;树下是村民农闲乘凉的好去处,平时总是热闹非凡,算是村子里的娱乐中心吧;小学时曾经有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就是曾经聚集在这颗大槐树下和村子里的小孩儿在一起嬉笑说闹、合影拍照的;也曾有写生的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静坐在树下从不同的角度写生素描……
村子里前河有张家管、万元户的老康家,后河有张家台、东仡佬、万元户的四兴家,还有羊脑坡、杨家谁谁、薛家谁谁家……田地东有东地,西有大西地、小西地,村北有后,东北有凳子沟、自留地、老鳖盖,勤劳的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家长里短、欢声笑语,农家的故事在田间地头、乡里乡亲间,每天都在发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后河东西队各有一口水井,井上架着辘轳,每到下午大人们从地里回来,首先都是挑着水桶到水井那打水挑水,那时候,我妈怕我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被水担压的不长个子,所以挑水多数都是姐姐的事,我到现在还不会自如的挑水行走,因为那可是一个技术活,挑不好水溅一地,走不多远肩膀就会给压出伤,会挑水的则挑起水走起路来如履平地,像杂技一般……
后来村里经济条件好了一点儿,整个村子开始安装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拧清凉凉的泉水就哗啦啦的流了出来,挑水因此成为了历史,陪伴了乡亲们祖辈的辘轳和老井也成了古董……乡亲们的生活从吃自来水开始一点点变好,小村的子子孙孙们开始尝试着离开村子谋生,在异乡他处,繁衍后代,开枝散叶,但是小村老家的味道却总不曾散去,反倒思乡的味道却越来越浓烈……
前天回家从后地里回来的路上,碰到了小飞,人显得黑胖,我知道他到现在40多了还没有成家,看到我嘿嘿的笑了,说他父亲刚刚去世办过事,我不由地心酸,泪水要夺眶而出,他父亲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对我非常好,我每次的语文作文作业,他几乎都要在课堂上作为范文在课堂上念,那音容笑貌仿佛就在昨天……
时光和生命就是如此,在某一点交织,在某一点永别,此时它显得如此无情……
我们从嗷嗷待哺、天真烂漫,到风华正茂、稚嫩轻狂,从踌躇满志、驰骋人生,到不惑知天、头发花白,我们经历酸甜苦辣穿越时光,小村也一样经过岁月的变迁,她如慈母祥夫般任由这小村由人声鼎沸、欢声笑语,到沉寂落寞,一天天消沉;一个个她曾经滋养的生命,在她的悉心呵护下,以不同方式继续着自己的人生,完成着自己的人生,一切依然在继续,一切依然在变化,而时光继续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镌刻着曾经发生的记忆……
时光匆匆而过,一切都在变幻,慢慢的今非昔比、物是人非,而时光仍然飞逝,留下一代代人,孕育一代代人,又送走一代代人,遗忘一代代人,铭记一代代人……
向时光致敬,它成就了美好,也淹没了美好,它造就了沧桑,也淹没了沧桑,功过是非,如烟云一般产生,又如烟云一般消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