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大秧歌》梦忆扭秧歌

(2021-08-09 17:27:57)
标签:

看大秧歌梦忆扭秧歌

情感

文化

健康

娱乐

分类: 光影之恋

看《大秧歌》梦忆扭秧歌

看《大秧歌》梦忆扭秧歌

图 文/陈振丽

昨日立秋,奥运结束,秋高气爽,梦也翩翩……

也许就是《大秧歌》电视剧中扭秧歌的宏大场景,勾起我曾经扭秧歌的记忆;

还不仅是梦见童年,甚至向杨志刚扮演的剧中人物“海猫”自报奋勇说,我也要参加秧歌队,我会扭!

海猫惊讶地问,那你是赵家还是吴家的?我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姓陈!

好像周围老乡们听见了,议论纷纷说,从没听过他们这里还有姓陈的……

我毫不气馁,说我的祖先陈雄海归后首先就落足在这里……

海猫又问,那你知道扭秧歌的意义吗?

我好像也振振有词地回答说,是深受百姓喜爱的含表演性、自娱性、自娱娱人的在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

对方好像有点刮目相看地说,听你这朗朗的声音,就先给大家吼一嗓子吧!

我说,没有伴奏,我还是给你们朗诵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和普希金的《致大海》吧!

大家哄堂大笑起来:从来没听过还有姓泰和姓普的……

我正心里说你们真没文化时,海猫突然想起什么似的悄声问我,不怕你妈来骂你或打你吗?

提到我妈,更是理直气壮、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一席话还没说完,好像醒了,睁开眼看,已是黎明……

想起这个离奇出格梦中的我,虽不像自己,但说扭秧歌、夸我妈那是最真实不过的了!

我们姐妹的严母,虽不许我们女孩子串门、不许这个那个,但只要是国家集体让做的事,她都是极力支持。

胶州秧歌虽是萌生于乡土,活跃于民间,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宣泄、自娱自乐展现胶东农村女性特有的健美体态和情性魅力的集体舞,但剧中前面表现的是由于当时的封建思想,秧歌舞都是男扮女装,没有女性来扭秧歌的。

许就是我看到这场戏与后来陆续有妇女解放思想,冲出封建迷信的束缚,走向秧歌舞队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的广场民间艺术后,激发了我对当年的回忆。

当然剧里秧歌舞是在抗战时期,我第一次扭秧歌是抗美援朝时期慰问军属的。当时母亲和我只知道姐姐是去北京工作的,谁知是姐姐亲自报名,父亲签字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都没告诉曾经夭折六个婴孩的母亲……

但当工业厅宿舍的家属委员会组织秧歌队慰问军属时,不仅选上我这个只有四、五岁的孩子,而且说我扭得好要站在舞队的最前面;

系在腰间的长绸都让自家解决,母亲毫不犹豫地拿出准备给姐姐做旗袍还给我们做裙子的上等红花绸给我系在腰上……

慰问那天,见小伙伴们的绸子多数是旧布,有的还接了好几段,我的舞绸是最好最美的;

也是母亲和我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我们家也是军属!

那时的我别说有多高兴了,就是现在想起来也兴奋不已,若时光可以倒流我会舞动起花绸扭上一天一夜,没想到竟然扭到梦中剧里了!

第二次扭秧歌不记得那时是否已经停课,只记得校方召集戏剧班、歌舞班和我们话剧班的女生,说请省歌舞剧院老师来集训扭秧歌。学了几年艺术的我们一听心都快炸了,扭什么秧歌?不就是十字步吗,谁不会扭?我们又不是老太太......

当大家议论得不可开交时,校方告我们这是革命的需要,更是革命的工作!我们就哑口无声了。

也不记得是哪位老师来教的,只记得每人发了一条红色的长绸,并告我们,随时在寝室待命,只要一声令下,白天粉妆,晚上彩装......

果然,任务接踵而来,不记得要庆祝的具体大事,只记得不是中央开什么几大的会、谁谁任了国家主席、谁谁当了省里革命委员会的主任等等,我们都是在校方一声令下,粉妆或彩妆,腰上系好红绸,排着长长的队伍从学校出发了......

依稀记得我们根本就没把秧歌学习当成一件难事,什么小十字、大十字、三步一跳、三步一退、原地扭、行进扭等等花样,老师还没师范,我们就连蹦带玩地哗哗跳了起来。

在排练室怎么跳,跳多长时间,青春女孩都没问题,但没想到我们要扭着行进从学校奶生堂出发,扭了长长的解放路,转弯到府西街省政府门前原地扭,而且是扭三步一跳的大秧歌,再从府西街扭到五一路、到广场人多的地方更是要尽情地扭......

有时好像要扭一个下午,夜幕降临才慢吞吞地扭回学校。不卸妆,就爬到床上大喘气了。

我清晰地记得,省话剧团有一位黝黑的皮肤、小小的眼睛、貌不惊人却端着一台非常漂亮的照相机的摄影师,一见我过来,他的闪光灯伴着咔咔的快门对着我就不停了。开始我很难为情,灯一闪,我就故意低头乱跳。我想这么多女生,您老对着我拍,别人会怎么想。

有一次在省话门口遇到这位老师,他喊我站住,说,振丽,你平常跳得很好,镜头对着你却不好好跳了!我说,那您也不能光拍我呀!老师说,我拍谁是我的选择,我当然是要拍跳得好形象好的了!你知道吗?这些照片是要存革命档案的呀!

一听要存档案,我就吓昏了,后来每见他的灯闪起来,我就美滋滋地跳啊跳,心里美了,倒不觉得累了。但从来没有想过问这位老师要一张我的照片,直到前好些年听说他生病去世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

绝不是因没得到照片遗憾,是惭愧我本来知道老师的名字,现在却想不起来了;更后悔从来没有对这位给我不停地拍秧歌照的老师,言一声“谢谢”......

剧中所展现的海阳大秧歌是当地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精神的体现,鲜明地展现了海阳农村百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扭大秧歌和打鬼子字面上看反差很大,但百姓舞动起来不仅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更是向倭寇展示我们中华民族充满胜利的信心和力量!

有一场鬼子头目观看大秧歌的戏,乐大夫唱着骂鬼子的词,而最后牺牲的林烈士翻译给鬼子的是对他的赞美,看见鬼子那副嘴脸,更是解了我们的心头恨……

现在的时代赋予我们的是更加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这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据说海阳大秧歌被编列为汉民族舞蹈教材之一。1996年,海阳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除此之外,还有表现了陕北群众质朴、憨厚、乐观的性格,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陕北秧歌、在民间流传久远的抚顺地秧歌、体现农民生活情趣、舞蹈风格鲜明独特昌黎地秧歌……

我很幸运,到了做姥姥的时候,在深圳又逢年逾古稀的戏剧导演陶姐;

跟随陶姐十二年健身乐舞的客家钟妹又在文化馆给我报了学习第六套秧歌的名。 

乍见两张表,姓名、年龄、职业、单位、电话、照片、现在身份、原住址、现住址、身体状况、兴趣爱好、身份证号、报学课程、亲属联系人电话姓名等等样样要填写;

仔细看表格抬头:《龙城街道老年大学报名登记表》,真吓我一跳......

周一,还不到规定上课的九点半,我到了文化馆,哪料在外也是被人称作老太婆的人,早就排列站好,手持一把扇,个个精神抖擞; 

远远见陶姐和平常跳舞的姐妹也同样站在第一排,还不时地向外张望......

我知道大家在等我,众目睽睽下,也不便与姐妹们打招呼,且自己这大的个子,理应站在后面......

 我怎么觉得似乎又回到了当年的话剧班,因为教我们秧歌的老师首先宣布了制度,说每次要点名,三次不到自动除名...... 

刘老师在教“预备动作”的六个八拍时,已让我不敢轻视,因为她从动作的呼吸、方向,手位、动作轨迹以及胸腰的应用,与专业舞蹈老师一样严谨;

而且我发现这些既跳得好,又教学有方的老师都很虔诚,严谨在对学员舞姿舞韵的要求,但在指教中,称呼都是“这位姐姐”、“那位阿姨”,没有直呼“你”,更没有“老太婆”之类不礼貌的称呼...... 

 严谨是尊重艺术的灵魂,礼貌是做人的根本! 

让我紧张,也是给我压力的是,每教一组动作,前排要换到后排,以此类推,当我被推到第一排,正好对着老师时,就像当年在排列室里轮我表演小品一样......

还好啊,老师看见了我跳,但没说我什么。如果自己评价自己,我觉得首先把新学的动作延续下来就是一个收获,而且觉得自己处于记忆动作中,还下意识地应用了胸腰。 

为了不负姐妹们对我的厚爱,我觉得自己也该改变健身舞中混混的思想了!为了进一步记忆动作,有必要学着老师备课的方式,笔记了:

      第六套健身秧歌前六个八拍动作忆记”……

看《大秧歌》梦忆扭秧歌

网查得知,“…剧本改编《大秧歌》,故事以烟台海阳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秧歌"为切入点,讲述上世纪三十年代乞儿海猫回山东海阳寻亲,从而发生的一段夹杂家族恩怨情仇、惊心动魄的抗日热血传奇故事。郭靖宇在山东本土编剧夏仁胜、王谦的剧本基础上加以扩容,增加了家族斗争、爱情纠葛等故事线索,使其更具有传奇性...”

看《大秧歌》梦忆扭秧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