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温《苏东坡传》原序
文/陈振丽
每次离家外出,是要带些必须的东西,书带不多,但有关苏东坡的文书总会带的。正如林语堂先生言: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我带书也没什么理由,闲时好书会吸引我心临其境而不至像迷路似的脑子又抛锚。
为一个逝去一千多年的人物写传并序,林先生就像东坡淳朴近人的口气,未显示个人的伟大与不凡,而是:
“存心给他写本传记的念头,已经存在心中有年。”
还有什么比“存在心中有年”更神圣的理由吗!
在惠州期间,长婿每次驱车带我们出去,总是去西湖或红花湖,惠州人每提起东坡,总是津津乐道,以是东坡的曾寓地而自豪!
为什么人们都热爱苏东坡?
按说苏东坡的一生并无惊天动地之举,他也没像《三国演义》那样讲述自己的故事,故我们去认识他还不能停留在”唐宋八大家“,
林先生言: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动派,是瑜伽术的修炼着,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所以我们喜欢他,了解他,更重要的是从他的诗文作品中汲取生活的力量!
在飘忽不定的人生中,在一直卷于政治的漩涡中,苏东坡却
“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苟苟营营的政治勾当之上。他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至于会招致何等后果,与自己有何利害,则一概置之度外了。”
这是多么难得的淳朴人品啊!
这是多么难得的品质荟萃于一身人物啊!
他朴茂真纯从心间自然流出的诗文书画怎能不吸引并久久地感动着我们!
林先生在谈到要写《苏东坡传》的第二个理由源自苏东坡的魔力。
“苏东坡的主要魔力,是熠煜闪灼的天才所具有的魔力,这等天才常常会引起妻子或极其爱他的人为他忧心焦虑,令人不知应当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而敬爱他,抑或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加害而劝阻他、保护他。他身上显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扼制;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开始,即强有力在他身上运行,直到死亡封闭上他的嘴,打断了他的谈笑才停止。”
我欣赏过苏东坡高中进士后第一次担任公职,其弟苏辙送他到开封,离别数日后,东坡回复弟诗一首: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可见东坡翻篇前半生后,似离群的鸿雁,几乎踏遍了大宋疆土......
然而他无论流落到哪里,都不会停止手中的如椽之笔!
“他挥动如椽之笔,如同儿戏一般。他能狂妄怪癖,也能庄重严肃;能轻松玩笑,也能郑重庄严。从她的笔端,我们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快,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
“有一次,在朝廷盛典中,在众大臣之前,他向一位道学家开玩笑,用一个文词将他刺痛,他后来不得不承认此事的后果,可是,别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苏东坡会因事发怒,但是他却不会恨人。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所以,苏东坡并非才不如人,因而也从不恨人。“
是啊,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对我来说,邪恶之人,同样厌恶,永远记住,
”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虽然历朝天子对对他怀有敬慕之意心,而历朝皇后都是他的真挚友人,苏东坡竟屡遭贬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拥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等誉的惠州,自唐朝以后,不少名人在此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而最为有名的就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惠州三年期间,竟然写了二百多篇诗文。虽已近花甲,不仅游遍了这里的山水,并治水架桥,给惠州人民带来无尽的福祉......
如今我无论看到哪里泛着变幻万千经久不息涟漪的碧绿湖水,总会想起惠州的西湖、红花湖,总会勾起我对苏东坡的向往……
望着欣赏着晶莹璀璨的浪花,它们也好像在欢迎着我每次的到来,并津津有味地吟诵着东坡的千古绝唱,颂扬着他对民众慈悲为怀的心肠,佩服着他历经坎坷曲折的人生路却保持着豁达开朗自信满满的阳光心态,感恩着他不惜一切代价为民福祉的贡献……
“苏东坡一生的经历,根本就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
“......从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心灵识见中产生了混合的人生观。人生最长不过三万六千日,但那已经够长了;即使他追寻长生不死的仙丹灵药终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刹那,只要连绵不断,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体虽然会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辈子,则可成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闪亮照明,可以滋润营养,因而维持众生万物。这一生,他只是永恒在刹那显现间的一个微粒,他究竟是哪一个微粒,又何关乎重要?所以生命毕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尽情享受人生。这就是这位旷古奇才乐天派的奥秘一面。”
重温了《苏东坡传》序,好想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