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行太保》剧组合影留念
左起二排一:本片编剧郭恩德,左起一排五:华而实,左起四:陈振丽)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
怀念影视剧三栖作家华而实
文/陈振丽
华而实老师曾就读于北京辅仁大学与北京大学,很早就从事戏剧和电影创作了。
不记得哪年华老由山西省京剧院调到山西电影电视家协会后,就经常看到他忙忙碌碌的身影.....
82年我刚从上影厂学习电影剪辑回来后,我厂正在筹备《神行太保》影片。本片因是山西电影厂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听说为了培养自己的电影人才,领导规定各部门能上的都可以参加。
我犹豫着,因为剪辑部门已经有了三人。华老几次鼓励我说,你在上影厂跟大导演和剪辑老师学习实践了好多年,并有技术鉴定,你一定要主动积极参加,为山西的电影事业恭献自己的力量......
在华老与张健老书记等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我参加了《神行太保》剧组,并与上影我的老师诸锦顺共同完成了本片的剪辑工作,直到完成预告片,诸老师才放我回家。

华老原名潘耀麟,但他的言行举止,特别是他的作品,就和他的笔名华而实一样恰如其分;
在韩玉峰新出版的《山西电影文学史》里,韩老师这样描述华老:
“华而实个性突出,才华出众。业界人士称他有山东人的豪爽,北京人的豪言,山西人的豪迈。从《汉衣冠》到《知音》《大敌当前》《评梅女士》......无不体现着他对历史事件的非凡诠释。作品典雅的语言、诡奇的情节、血肉丰满的人物,无不反映着作家的胆识和才气,令人赞叹。”
1981年上映的《知音》就是由华而实编剧,谢铁骊、陈怀皑、巴鸿执导,王心刚、张瑜、英若诚主演。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历史传奇故事片。
影片描写了民国初年,护国儒将蔡锷在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故事。
我最早观摩欣赏了《知音》影片后,那首由华而实作词,王铭作曲,李谷一演唱的“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知音》主题曲成了我经常吟唱的歌曲......
每唱起这首歌,就仿佛看到华老的风骨和力度;
若没有渊源的历史视野与胸襟,没有对历史上波澜壮阔事件与场景的把握,怎会创作出如此大气磅礴血肉丰盈的人物!
若没有华-而-实大手笔的高度审美,《知音》怎会获山西省首届文学艺术创作金牌奖!

华老自己说:“我虽非史才,却有史癖。”
他对于山西革命斗争史的题材倍加重视。他不仅自己撰写编剧了许多部作品,并且决定要把表现山西革命斗争史的所有电视剧精编。
于是华老与我将山西拍摄的《忻口战役》《临汾战役》《上党战役》《大敌当前》《赵树理》等等众多集电视连续剧,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审看、及时笔记、多次修改剪辑,最后完成了《山西革命斗争史精编版》——《丰碑》20集。
与我一起工作过的兄弟们曾经称呼我为工作狂,您若亲眼看到华老在精编中忘我创作的状态,就该称呼他为创作狂人了!
我们把每部剧调出来,一集一集认真地看;
我边看边笔记边聆听,华老边看边议论边决策;
有的剧还要重新看一遍、两遍、甚至多遍,比如《赵树理》电视剧......
《山西革命斗争史精编版》——《丰碑》20集,总编辑,撰稿:华而实。
我依然本行:剪辑。
之后我在北影剪辑另外故事片时,在北影招待所曾经遇到华老与孙玫老师,他在运作《刚柔四重奏》影片,并送给我他的《刚柔四重奏》书册。
日子真是过得太快了!
前几年听说华老与孙玫老师住到北京了,而我几乎每年出外景,漫长的剪辑后期多数又是在上影厂,好久没见到华老了!
当我在韩老师的这本文学史中看到孙玫老师推着华老的照片时,先是能理解,毕竟华老是1932年的人,但看到孙玫老师告韩老师:“老华在2018年4月28日走了!”时,心碎了!
但人家华而实老师确实华而实,
“华而实告别各界朋友的话是:‘谢’知音‘,天上再见。’”
“一声声如泣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