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陈振丽
陈振丽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655
  • 关注人气:3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沾点墨香舞秧歌

(2014-05-15 12:14:54)
标签:

田树苌行书欣赏

右丞嵩山

陈振丽文

qing话题

散片

分类: 墨海桑田

        沾点墨香舞秧歌

                           田树苌行书欣赏                     文/陈振丽

                  沾点墨香舞秧歌
                       田树苌行书斗方  右丞嵩山    33cmx34cm

          每次打开书法家田树苌大学哥千里迢迢寄来的书法作品,总想不出一个恰当的主题。书法家的心态、墨迹都随着岁月、境况而有所变革,我不能总是停留在前些年童稚的《走进迷宫》、《令人心动的节奏》、《墨与心有多近》的心理吧?

 

       问自己,您不能这样苟且活着,来点诗意好不?沾点墨香好不好?

 

       若抄写评论家的连篇成语叠词很容易,却本性难移,宁可让人家叫我傻帽,也绝不假冒!

 

       原本我就是站在书法界外的门外汉,只是多了爱书法的父亲、学哥们的些许熏陶。但任凭人家怎么熏你,自己不用功,就永远跨不进这所大门,就只能说点感性的笨语。

 

       面对树苌凤翥龙蟠的行书,悠或想起罗国良导演说我老师剪辑声带、胶片就如彩带飞。这是赞美剪辑速度之快,而快的前提首先是眼睛能敏锐地鉴别,方可胸有成竹地如神下刀......

 

        田树苌学哥的行书更像在舞秧歌。不仅有海派秧歌的内敛幽雅之媚,并有胶东地区秧歌的豪放酣畅的爷们劲儿,更像撩起锦瑟黄土的安塞锣鼓的彩绸、踏出一片摇曳的高粱地的尽兴骄颠......

 

        但他的字儿们一点儿也不浮躁,任凭字的枝叶、花朵、云翳翻飞升华,却不像边陲榕树的根匍匐在地的表面,而是紧紧地、深深地扎入土地,那么坚定、实在、质朴!

 

       回赏田大哥退休前的书法作品,笔墨在潇洒中彰显着一股势不可挡的“霸气”之倜傥风流。而现在用他自己的话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现在的状况是思考多于动笔,有时候受古人法书或今人佳作的启发,有时候读到名言佳句突然触动了书写的神经,就会书兴勃发,一诉胸臆。“

 

        欧耶!我好似看到了这位学哥动笔书这篇诗文的心态与神情!

 

        这是王维在开元(唐玄宗年号)年间,从济州被贬后,写了这首表达他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安详闲适的心情;

 

        走出仕途,“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渐老渐熟,乃造平淡“不就是书法家此刻的心情?

 

          然心淡泊了,字毅然执着;您看这“清”字,藏锋起笔,斜点顺势一顿,紧联下一点;两点分合的微妙,就在这刹那的数秒之间......

 

       勿小瞧点这个汉字基本笔画中最小的一笔,别说它是各种笔画的基础,就是道路、人生、舞蹈等等,哪个没有起点?路的方位错了,不可抵达目的地;人生起点误了,一差就误了终生;舞蹈更是这样,无韵味的起势,一眼就看穿你是否专业舞蹈家......

 

        树苌的点画如此圆润古雅,是他大半生潜行书法于明清基调的历练。很多书法界专家评论他的书法几乎都有几点共同的认可,即“似是而非”、“取法乎上”、“大度与精巧”;他的许多作品能入傅山而出,近取明清又远追魏晋,大品淋漓贯气,小品精巧生妙......

 

       不是么?看那个“川”字,既有山的巍峨气势,又具川的视野,顺“清”流绕川而下的一笔小流溪,多像秧歌扭摆滑下的彩绸,骤然撩起......

 

       这小小溪流的“川”的骤起连笔气势,不仅渲染了山野的瑰丽峻美,更是笔者心境的自然流淌。既然是看到王维的诗而书兴勃发,必然深深理解了诗人的心境;古今相隔千年,书家与诗人却心有灵犀一点通,墨笔犹如清澈的川水环绕着一片草木......

 

       不瞒您说,我有时并不研磨举笔,因为很喜欢学哥的草书,就随着他的墨迹|“走单骑”,或者说舞秧歌......

 

       就在这赤手空拳的舞动中,我好累哦!因为他的书法完全提供了呼与吸,吸气时笔迹矜持而稳重,呼出时未必就可以轻率地一股脑儿泄气......

 

        如“流水若有意”的“意”酷像秧歌舞中上来下去反复几次的“大撇扇”舞姿;这舞姿最关键的要点是身体的扭动是挥舞扇子的发力源。我主观想象大学哥写这字时,身、笔,若不是随着心而流动才怪呢!

 

       粗狂酣畅的秧歌舞中不乏有古典的妩媚,树苌的草书中亦然如此。

 

       像“落日满秋山”的“秋山”墨迹就很有秧歌舞中”孔雀步“的韵味。当时很多姐妹急于学会这个动作,错就错在只顾了扇子从胸前打开滑向右侧,左脚一跳。就像从”满“字滑下至”秋“字那灵动而妩媚的连笔圈那样,先要找到身心的感觉,才能舞好这个”圈“......

 

       要说充满野味的粗狂而倜傥的舞姿,即是”十字劈鼓“与”打鼓子“。

 

       豪放恣肆、淋漓尽致的庙堂之气,既是舞秧歌中的高潮亮点,更是树苌学哥的书法最最具备的风格!

 

        他为人很矜持稳重,但酒兴勃发一挥而就的行书却充满浓浓的”野味“、沉甸甸的“厚重”、突如其来的“震撼力”:

 

       "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诗的最后两句的十个字,墨迹大小悬殊、笔走龙蛇、从容大度;字的间距结构巧思智谋、随兴所至、箫散厚重、玩味不尽,犹似”大片“告终!

 

       但就如我说的”十字劈鼓“、”打鼓子“很爷儿们的舞姿那样,不可有一丝的轻率;劈要劈得有果断利索的韵味儿,一起一伏、一前一后的打要打得古朴而妙趣横生

 

        ......

 

 

       诌得舞到这儿,就先以田树苌的行书《自是怡然联》结尾吧:

 

 

                                            自是闲云野鹤,

                       怡然流水瑶琴。

 

 

 

            唐代诗人王维 五言律诗《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沾点墨香舞秧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