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部影片诞生的艰难历程

(2014-04-30 16:23:52)
标签:

戏曲故事片唢呐情

一部影片的艰难历程

文化

历史

分类: 光影之恋
 一部影片诞生的艰难历程

                                                    文/ 陈振丽

       出生于法国一个破落的商人家庭的阿尔丰斯.都德写过一部书《私生子杰克》。

       书中说被爱慕虚荣的母亲送进了巴黎一所寄宿学校的杰克,受尽了各种痛苦和歧视,渴望母亲能够保护他,狠心的母亲却扔下他与另男“私奔”了。杰克历经艰险找到母亲后,又受到继父百般虐待,最后病死在一个贫民收容所里。

 私生子固然是在受胎期间或出生时,其生父生母无婚姻关系的子女,但对私生子本人来说,何罪之有?毕竟他们也是一条活生生的命! 

九十年代之前,一部电影想要诞生,亦是非得有合法的“父母”,没有权力通过的拍摄,无论你历经了多少艰难,付出了多少精力,甚至连有名字的杰克也不如,因为权方不会给你挂厂标;没厂标,就等于你没有名字,就别想进电影局,就只能夭折。 

 在电影厂,无论大厂、小厂或省厂,也不论你是哪个行当,不是人人都能得到拍电影的机会。可电影这个充满魔幻的艺术,不仅迷惑吸引着千千万万的爱好者,更令一些闲在一边的电影人垂涎欲滴。 

 八十年代初,我从上影学习并带着技术鉴定回到厂里后,也是历经波折,大胆找有关领导反映我的情况,才得以参加省里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的剪辑机会(见《那段时光》1.2.3.4.5.); 

 期间,闲置一边的两位鲁艺过来的,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的老领导和几位得不到工作机会的同志不想闲着,也设法拍摄了《平阳行》纪录片,并悄悄请我夜里加班为他们剪辑一下...... 

 简陋得不堪入目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与这几位对电影艺术的酷爱之情,真是一个鲜明的对照,我为之感动着连夜完成了这份对我无比信任的工作。次日太阳还没升起,为了不误白天《神行太保》的工作,派张忻喜兄弟送我。车飞快得像要飞到天上的感觉,而我的心却久久地沉浸在这些同志犹如孕育私生子的尴尬场景......

 

 我想,从卢米埃尔兄弟诞生电影至今,是什么力量让一批批层出不穷的电影人为之奋斗、劳作、挣扎? 

 是玩心、爱心、好奇心?是迷幻在光影、人文的酷恋吧?

  

 九十年代初期的冬天,这些同志中的【阎筱斌】(原来自内蒙厂)、张忻喜又看好山西临猗眉户剧团的《唢呐泪》,剧团更是何乐而不为,就出了些资金,再加其它方面的一点赞助,便在还没有“父母”同意的条件下,折腾了数月,拍出了《唢呐泪》戏曲故事片的样片......

 

 禅语说:有一种失败叫瞎忙。就算是瞎忙,这些同志也认了,关键是他们不相信失败! 

 当时且顾不得厂标问题,就这点资金想要制作出一部戏曲故事片,确为痴心妄想! 

 拍摄戏曲故事片,不是拍瀑布,光靠你的慢门就可以将水流拍出丝滑的感觉;

 戏曲、戏曲,必是唱腔为主,没有声画同步,或者说看到了画面的合板,却听不到前期声带的合板声,等于白搭,就是剪辑师付出他的双眼,也必留众多遗憾!

 

之前的《窦娥冤》戏曲片就是这般“冤”我的,而且我已经发誓,再遇这类“困难片”,宁可戴上不服从领导的帽子,也拒不接受任务了! 

不料,事后不久新上任的厂长又找到了我。 

原来是正好赶上电影局有关拍摄戏曲片的项目,而且电影局通过后会给部分资金。阎、张二人得知后,向这位厂长反映了有这么一批可以剪辑制作成戏曲片的底片。适逢我厂当年还没运作成一部戏,厂长就同意看看样片、听听唱腔声带后再定。 

过程是,厂长看了样片,在我家听了盒带唱腔,与张忻喜同去临猗剧团面谈,并给运作本片的【阎筱斌】算了点钱; 

电影局说《唢呐泪》片名不行,张忻喜等同志商榷及时改作《唢呐情》;又说剧本不行,张忻喜他们又几次修改了剧本; 

 电影局最后通过后, 厂长也同意了;张忻喜与剧团书记郭启农签订了协议, 双方又拿出协议与电影厂签订了协议: 版权归电影厂。 

片名定为:《唢呐情》,剧团合同说给20万,最后出了一部分; 

字幕是:山西电影制片出品, 山西临猗眉户剧团演出单位,联合导演:【阎筱斌】、张忻喜,摄影张忻喜, 制片主任 张忻喜 王向英......

 

我虽然没有履行自己再不接受“困难片”的诺言,但心里的滋味一言难尽。同情与感情毕竟不能代替后期非常规的制作;摆在我面前的声画素材是,前期因天时地利与资金缺少而拍摄、录音的几十桶声画素材,幸运在这些声画素材,被张忻喜同志拜托北京洗印厂的两位朋友,保存在正规的底片库里,完好无缺...... 

在任何困难面前,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合作者之间的相互的理解与读懂,是解决与战胜困难的最强给力!

在艰难的创作中,个人的信念与对方的激励,亦是激发灵感的匙钥! 

声音、音响在不需要之时是噪音,而在声画立体的构成中,它是一座座神奇的桥梁! 

美好的音乐、委婉的唱腔是能遮弥盖彰的史诗! 

虽然在声画剪辑中,面临难以逾越的镜头场景时,不断地向身旁的张忻喜同志发出不同音却同意思的牢骚,但这位小兄弟从没翻过脸,甚至连一点尴尬的表情也没给我传递: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拍?” 

“为什么不换镜位?”

“为什么不合板声?”

...... 

1999年,我认为自己还很风华,但每当这时,这位兄弟总是笑嘻嘻地故意尊称我“老人家”,然后才慢节奏地解释,请原谅,拍摄空间太小、灯架就这么高......没办法...... 

因为他懂我这位老大姐的心理,他理解我之言并非故意贬低他们,清楚好多问题只有在剪辑台上处理,而且更是敬告他们引以为戒...... 

每当处理好一个难点,我的心难免又兴奋起来。虽然并不喜欢听山西各种地方的戏曲,但手摇声带反复多次的眉户唱腔,听着听着,越觉得好听了...... 

     山西是中国戏剧的摇篮,就在这块桑叶形的文明土地上,曾经哺育了无数戏剧艺术大师,可谓源远流长;

      山西戏曲艺术不仅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它们积淀并代表着我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但随着岁月的流失,一些具有重大价值的戏曲形式已经不复存在。

      想到这个深远的意义,更加深了对《唢呐情》素材的热爱与义不容辞的剪辑责任!

《唢呐情》戏曲属于迷糊戏,也称眉户剧,又称“”曲子戏”、“弦子戏”,是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省主要的戏曲剧种之一。 

讴歌广大劳苦大众的生活、劳作、爱情、婚嫁等,以丰富的演唱材料和演唱形式,唱出了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唱出了普通百姓的志趣和爱好,这是多么贴近泥土、贴近百姓的戏曲体裁! 

可以说剪辑的过程是艰难的,但心灵的感受是丰富的! 

电影是什么?

电影是让广大民众观摩的!是能呼唤、慰藉、感动、愉悦人民心灵的声画艺术!就是震撼世界的大片、荣获奥斯卡等各项大奖的影片,也是要以人民关注的视点为出发点; 

电影可以有各种模式、各类片种,但它不是万花筒,你就是耍尽了“伎俩 ”,拍出了硕大的花架子,也无济于事; 

“金杯、银杯,还是观众的口碑!”(谢晋导演语) 

因戏曲片《唢呐情》的故事源自民间百姓,眉户剧的曲调婉转缠绵,经过我们的努力制作,特别是经过上影厂录音师董晏不计报酬、不辞劳苦、不厌其烦的录音、混录后期的竭力制作,这几十桶尘封在北京电影洗印厂七年之久的素材,终于在1999年见了天日;终于走出“私生子”的冤窟,成了一部具有厂标的戏曲故事片;终于电影局通过全国发行,部队与电影频道收购,为厂里带来一定的效益。 

当时领导人说,若全国发行赚了钱会奖励我们,但不见兑现。 

这也正常,因为我们从事的电影艺术,向来没以为是赚钱的买卖;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创作,没有兑现的多了去了。 

只要奋斗有了被认可面世的结果,在传承了地方濒临消失的的传统戏曲方面做了一点贡献,就心安了。

  

【附“眉户剧介绍,自百度】

 

“晋南眉户的历史主要经过了民歌、说唱、家戏、职业班社四个阶段。清乾隆年间,所载的十二首民歌曲调中【两头忙】、【银纽丝】、【醉太平】等,是晋南眉户保留下来的主要曲调。这些曲调被一些盲人和贫民以三弦伴奏、四页瓦击节,走街串巷、打地摊演唱和为人婚丧、喜事助兴,用来谋生。音乐表现丰富,流传地域较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晋南眉户得到迅速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南北两大流派。南路以临猗一带为中心,1952年临猗县成立了眉户剧团;北路以临汾一带为中心,形成了临汾地区眉户剧团。两路剧团在音乐改革和剧目排练上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临猗眉户剧团先后三次拍电影,六次进北京,三进中南海,为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先念、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做专场演出,涌现出程根虎、任宏、李英杰、郭高计、张俊芳、范琳、闫慧芳等一批优秀的眉户表演艺术家。听眉户,唱眉户已成为老百姓婚庆、丧葬、嫁娶、庆典当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山西地方剧种多达54个,占全国剧种的六分之一,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仅山西戏剧类就收录19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