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角儿
—田树苌最新书法欣赏
文
/ 陈振丽
原想以晋大书法家傅山“字不如诗,诗不如画,画不如医,医不如人”名言开篇,一看不行,我乃四艺皆空者;若以郑板桥“学诗不成,去而学写,学写不成,去而学画。”展开,更不行,板桥都自谦了,齐白石都得出诗为四艺统领了,我个浅薄草人还跃跃试写书法欣赏评论,岂不笑料?
但拜读了田树苌大哥师写在《砚边七友——诗书画印雅集》上的感言,又给我胆力了!
按树苌大哥如今的书画水平与名气,感言似乎更应该与他那天马行空的草书所匹配,相反,他却像坐在我身旁聊天似的,说了几句潜心细语:
“忘记是那个大师说的了,他说一个画画写字的人,不可能做到诗书画印“四绝”,但要能做到“四能”。因为它们是相通的,四者之间相互补益,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像吴昌硕、齐白石那样的艺术巨匠,四个门类样样叫绝,也不是一般凡夫俗子都能做到的。像我这样子,诗只是略知一二,算个少半瓶醋。书有点小成,但比起古今大师,他们是高山,咱只是一块顽石。书尚在起步模仿阶段。篆刻的底子是十来岁时,用自制的刀具学着刻字社师傅在骨牌和木头章料上瞎刻,苦于在小县城,找不到门径。二十几岁时用石料摸索着刻过几方印,纯属不着调。以后对篆刻有敬畏心,再也没有动过刻刀。心里知道诗书画印的重要,也想努力学好,鉴于诸多原因,只能达到这个水平。好在自己不气馁,不停步,争取过些年,又有新的进步,新的成果。”
这么直接朴实无华的感言倒像学生在写小小结,但恰好凸现了一位大书画家谦恭自明的真实心理!这感言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他的距离,然而这距离不是大学哥与小学妹的距离,是一位功成名就的书画家与一位最最普通的欣赏者的心理间距!
因此我在想,一位儒君雅士何来雄宏苍劲、撼山动地的书法功力?

透过这十个犹如狂风骤起的楷书大字,您似乎看见了鲁迅先生并不高大的身躯的伟岸?
那恣意游刃的墨迹,不就是对那些千夫子的浓烈横眉吗?!
赏到这里,我又得出一个结论:
田树苌的书法不仅是在舞、在武、在酒、在歌,更在真听真看真想,逼真地、毫不顾忌地将自我的情感一挥而就、一泻千里,好不爽气!
这里是要有一个“笔外功”,即行笔前的斟酌辗转、苦思冥想;
而走进历史的真实,探究人物的心扉,又必得深入个个字源祖先的根底,也才可能如此这般挥斥方遒!
如此看来,书出一个个字法,不是微软、不是搜狗、不是五笔、不是全拼,而是在塑造出演一个个生龙活虎、栩栩如生的角色!

当年我声带小结跑到班主任房间哭泣时,老师悄悄鼓励我说:不要悲观,你的形象戏路宽着呢,就是说你可以演朝气蓬勃的村妇,还能演工人的妻子......
而今我在这貌拙而情深、迂散而凝重的八女投江的楷书中,品出了笔者倾注的沉痛,读出了笔者心中最最崇高的敬仰!
无疑,树苌大哥的书法就是献给亲人最珍贵的一条条哈达,是能够随心所欲驾驭各种角色的角儿!
更为可贵的是,他的情、意,就如他真人的秉性,不做作、不浮华、不刻意;就和他的感言那样,无花言巧语、却情深如海,无拉旗造涩,却入人心扉!
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幅书法作品时,由不得眼泪夺眶而出,若不是我泪水不值钱,便一定是树苌大哥的笔墨是兑着他的心泪而抒发的!
可见具备触景生情、触艺回童的艺术家是多么可敬可爱可观呀!

应该说从各种高速公路经过的人不计其数,而书法家经由却会一古脑儿扎入八万建设大军同战犹酣......
行草原本就是树苌大哥最酷的醉笔,而今与劳动者在一起,更是行笔如钻、如神斧、如金戈;
泼墨冲出险山恶水,挥笔劈开群峰山岭,一汪墨海一枚毛毫,并驾齐驱,直穿雁门关;
势如破竹、跌宕起伏、酣畅淋漓,一派天骄豪气!
然而这草书带领我的不单是《走进迷宫》(我曾经为田树苌老师写的文),因为那只是我一个笔盲路盲的瞬间灵感。此刻树苌八万大军的行草,是融入了一个普通劳动者本色的豪情,是一个出于小县城,却愿三晋长风驾四海的凌云壮志,是一个成长于黄土,丢不开家乡泥土,欲回报祖先的辉煌伟力!

还有什么比热爱之心更恢宏的吗?
还有什么比那方书桌更宽广的吗?
还有什么比能书出天地、心扉、理想和祝愿的那池墨、那串笔更可爱、更可贵的吗?
还有比书法角儿更角儿的角色吗?
真道是:
技道双修几十年
墨池笔塚步前贤
今朝喜获丰硕果
难数曾经苦辣酸
这七言诗书是赠与张先生的,可也确确实实是树苌大学哥发自心田的角儿语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