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特征序列的的非包含处理及应用

(2011-05-19 10:31:23)
标签:

杂谈

分类: 学习缠论

特征序列的的非包含处理及应用

 

缠论里背驰的判断离不开中枢,而中枢又离不开分段及段的组合,这些微妙的关系处理不好,分析出来的结果就是千人千缠。

我们先来看看走势里的中枢是如何构成,<教你炒股票20>具体描述为‘而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反之依然。’,是对定义“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补充。

而<教你炒股票67>提出了特征序列的概念,即上升走势里向下的笔Xn以及下跌走势里向上的笔Sn,也就是上段里说的回调与回升。因此中枢的构成可以这样描述:走势里的中枢是由特征序列重叠而成。

如果特征序列存在包含关系,那就影响中枢的构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进行非包含处理,变成标准特征序列后再去形成中枢。如何非包含处理,<教你炒股票65>提出了数学定义,但对于缠师如何区别向上还是向下,我根据实践提出如下补充。

用[Di,Gi]记号第i根K线的最低和最高构成的区间,如果Gn>=Gn-1且Gn+1>Gn,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标准的定义);如果Gn>=Gn-1且Gn+1<Gn,则称第n-1、n、n+1根K线顶分型,是向下的。反之,如果Dn<=Dn-1且Dn+1<Dn,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如果Dn<=Dn-1且Dn+1>Dn,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底分型,是向上的。

看似复杂化了,但对于实际走势的非包含处理,实现了具体分类:当向上时,顺次n个包含关系的K线组,等价于[maxDi,maxGi]的区间对应的K线;向下时,顺次n个包含关系的K线组,等价于[minDi,minGi]的区间对应的K线。

http://s8/middle/67c8694ch87b416753217&690

打开大盘日线图,分好段后就能找出相应的特征序列,3478高点后的二个回调a与b存在包含关系,非包含处理前要先判断是向上还是向下;根据我的定义应取向下的,因此a和b的非包含处理区间是[min(Da,Db), min(Ga,Gb)]即[2639.76, 3068.03],这样就可以分析得出3361点是日线图上的一卖,离开最后一个中枢的线段是3361.39-2923.52明显小于进入该中枢的线段3068.03-2538.62。

 

背驰后会有几种情况

背驰后会有几种情况?学过缠论的大部分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了,不就是<教你炒股票29>里说的三种情况吗,即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这个问题确实很简单,但答案决不是上述定理,那只是转折后的情况,如果背驰后不转折呢?我想大部分人肯定迷糊了,背驰后不转折,那算什么背驰。当然有这种情况存在,那就是第三类买卖点可以化解背驰点而不产生转折。

下面,我就画图分别诠释转折后的三种情况:

一、最后一个中枢的扩展:

http://s10/middle/67c8694ch883faa402cf9&690


“这种只触及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的反弹,就是背弛后最弱的反弹,这种反弹,将把最后一个中枢变成一个级别上的扩展。”如上图,1是下跌段的转折点,到2结束但没有触及下跌段里最后一个中枢B的下沿,不过触及了形成B中枢的波动区间从而造成中枢扩展。

“注意,这种情况和盘整背驰中转化成第三类卖点的情况不同,那种情况下,反弹的级别一定比最后一个中枢低,而这种情况,反弹的级别一定等于或大于最后一个中枢的。”

二、盘整:
http://s6/middle/67c8694ch883faaa64375&690

“当反弹至少要重新触及最后一个中枢,这样,将发生转折,也就是出现盘整与上涨两种情况。注意,这里的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级别,否则就和下跌的延伸或第一种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搞混了。”我画了示意图,而没有象图一那样画出构成中枢的次级别走势,有兴趣可以自己添加上去。

三、反趋势:



http://s15/middle/67c8694ch883faae3684e&690
当反弹至少要重新触及最后一个中枢,这样,将发生转折,也就是出现盘整与上涨两种情况。注意,上涨的中枢,不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

除了上述三种情况,缠师还在《教你炒股票88:图形生长的一个具体案例》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6e105c01000edy.html提出了“中阴阶段”,这个情况应该补充到29课里。我们来看看缠师是如何描述这种情况的:

股票的走势,如果说前一个走势类型的背驰或盘整背驰宣告了前一个走势类型的死亡,那么到新的走势类型确立,这里有一个模糊的如同中阴般的阶段。

要把握这阶段的走势,必须把前一段走势的部分走势结合起来分析。也就是说,前一段走势的业力在发挥着作用,这个业力与市场当下的新合力构成了最终决定市场方向的最终合力。

中阴阶段,无一例外,都是表现为不同级别的盘整(注意,这是只从截取这一阶段的形态说,并不是说新的走势类型一定是盘整)。也就是围绕前一走势的某一部分所构成的中枢震荡,即使是所谓的V 型反转,也一样,只是震荡的区域回得更深而已。

注意,中阴阶段结束后,不一定就是真正的反转,也可以是继续延续前一走势类型的方向,例如上涨+盘整+上涨,这样的结构是完全合理的。但,上涨+盘整+下跌,上涨+下跌等等,同样是可能的选择。这时候,唯一正确的操作,只有一点:如果你技术好的,就在这个大的中枢震荡中中枢震荡操作一把,如果技术不好的,就拿着小板凳看戏,看它最后是升天还是下地狱,等市场自己去选择,然后再决定操作。

最近大盘就处于这种中阴阶段,让人感到分析上的困难;而且各级别里中阴阶段经常出现,看来学缠的人太多了,包括所谓的“庄家”,才导致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呢?

 

 

 

 

再谈包含关系K线的处理

在之前的博文里《特征序列的非包含处理及应用》我提出了数学表达式,但许多人反应是“晕,看不懂”,因此有必要换个角度再来谈谈。

  特征序列的非包含处理的过程有点绕圈子,为什么我们不能直接分析有包含关系的K线呢?

  缠师在<教你炒股票62>里提出了“相邻两K线可以出现如图6这种包含关系,也就是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K线的范围里”这一概念,并指出了处理方法“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

   http://s10/middle/67c8694ch89087c5b7d39&690

  不过在实际走势里,我发现上图中二种形态的包含关系并不等价,所以我才提出了‘特征序列的非包含处理’,相应的,存在包含关系的K线处理方式有如下二种情况:

1、图6中第一种形态,我定义为“内包”,处理方法是‘当向上时,取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为高点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形成的一K线;当向下时,取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及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而形成的一K线’;

2、图6中第二种形态,我定义为“外包”,处理方法就是缠师的方法。

http://s8/middle/67c8694ch87b416753217&690&690
  实际走势里,会发现上升走势里“内包”经常出现,如我分析的大盘日线走势图里3478这个高点所在的上升段与之后的上升段就是典型的“内包”;而“外包”常出现在下跌走势里,如下图的大盘15分钟走势图里,是我2010年5月13日的盘后分析,当时没考虑非包含处理才错误地提出2604是一买,之后大盘创出新低我才意识到这问题,因此非包含处理的分类显得非常重要。

http://s5/middle/67c8694ch8677e1718744&690&690

  下一博文准备讨论笔与线段的关系,敬请期待!

笔与线段的关系

  笔与线段的概念在<教你炒股票62>里提出来的,虽然定义简单,看似容易,但大部分人并未掌握笔与线段的实质关系。

  跟缠友交流中发现,大部分认为线段是笔的高级别走势类型,而在我印象中缠师的108课里没有说过二者的关系,所以很有必要说说我对笔与线段在级别上的理解,有助于走势类型的正确划分。

  对于级别的理解与区分,要引入<教你炒股票17>里的定义与原理来阐述。

  “缠中说禅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这个原理说明了级别跟中枢有关,走势类型的级别由中枢的级别来决定。

  “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而这个定义又说明了中枢的级别取决于走势类型的。

  估计看到这儿,大家都要迷糊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如何区分啊!其实,这就是缠论里的递归关系,不过总归有个极限,不能无限递归下去,于是缠师用‘分型与笔’这二个对象作为基本部件,来构造最小级别的走势类型,而在实际分析中发现笔的稳定性不够,缠师才引入了‘线段’这个对象。而作为基本部件,在级别上应该是一致的,同时也是最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线段与笔是同级别关系。

  我们再来看看缠师给出的线段图示,“图8,就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而图9,就是线段破坏,也就是两线段组合的其中一种形态。”

  http://s1/middle/67c8694ch891f63d58aa0&690

  图8所示,三笔是一段,五笔也是一段,甚至2n+1笔都是一段,这应该毫无疑问;不过这些奇数笔成否成为一段而不是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关键在于没有形成笔中枢(类中枢),因此线段可以定义为多笔组成的最小级别的走势类型但不含类中枢,它在级别上与笔相同,从这个意义来讲一段等价于一笔。

  通过1分钟走势图可以定义出各级别的走势:分型->笔(段)->类中枢->1F走势->15F中枢->15F走势->日中枢->日线走势->月中枢->月走势,1F走势应该好理解,那15F中枢如何理解呢?按中枢定义来,就是连续三个1F走势重叠而成的区间;而至少含有一个15F中枢的走势类型就是15F走势,以此类推。

  那么实际走势分析中,有不少形似中枢的重叠区间,部分情况是包含关系造成的,这时需要进行非包含处理,否则会影响分析的结果。下次谈谈我对走势终完美的认识。

zz缠论39课:
  对5分钟的同级别分解,以最典型的a+A为例子,一般情况下,a并不一定就是5 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但通过结合运算,总能使得a+A,a是一个5 分钟的走势类型,而A,也分解为m5 分钟走势类型,则A=A1+A2+..+Am。想考虑a+A是向上的情况,显然,AiI为奇数时是向下的,为偶数时是向上的,开始先有A1A2出现,而且A1不能跌破a的低点,如果A2升破a的高点而A3不跌回a的高点,这样可以把a+A1+A2+A3当成一个a`,还是5 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因此,这里可以一般性地考虑A3 跌破a的高点情况,这样,A1A2A3必然构成30 分钟中枢。因此,这一般性的a+A情况,都必然归结为a5 分钟走势类型,A包含一30 分钟中枢的情况。
a定义为A0,则AiAi+2之间就可以不断地比较力度,用盘整背驰的方法决定买卖点。

zz缠论:60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级别走势从B0下跌到A1反弹到B1,再跌破下跌到A2,再反弹到B2,这可以分为两类:一、B2低于A1,二、B2不低于A1。显然,第二种情况,会构成某更大级别的中枢,而第一种情况没有,因此这两种情况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中枢的重新认识

 大盘自2481转折点以来,走势怪异,现在我都不清楚大盘的走势属于三种情况里的哪种情况或是中阴阶段?想往盘整走势靠,但不符合我《背驰后会有几种情况》里理解的盘整,所以只能翻开课文看看盘整走势是如何定义的。

  <教你炒股票27>举了万科000002作为盘整背驰的例子,不过要注意的其季线图不能复权,缠师没有说明,否则就看不到文章中所说的价位。

http://s1/middle/67c8694ch896f3977b2f0&690

  “1993年第一季度的36.7元下跌到1996年的第一季度的3.20元,构成第一段,刚好前后13季度,一个神奇数字;1996年的第一季度然后到2001年第三季度的15.99元,构成第二段,一个典型的三角形,中枢的第二段出现三角形的情况很常见,前后23季度,和21的神气数字相差不大;2001年第三季度下跌到2005年的第三季度的3.12元,前后刚好17周,神奇数字34的一半,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第一段跌幅是33.5元,第三段是12.87元,分别与神奇数字34和13极为接近。”从中不难发现,第二段竟然是中枢!!!跟我之前的中枢理解完成不同,而且这种背驰判断我定义为‘段背’即前后同方向的二段比较,差异太大了。

  我又翻翻了其它课文,发现这种描述的中枢还真不少。

  24课:用MACD判断背驰的前提是,A、B、C 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A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而B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这个中枢一般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

  25课: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两个中枢的上涨,在MACD上会表现出这样的形态,就是第一段,MACD的黄白线从0轴下面上穿上来,在0轴上方停留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第一个中枢,同时形成第二类买点,其后突破该中枢,MACD的黄白线也快速拉起,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势延伸等等,以及MACD 绕来绕去的所谓指标钝化都经常出现在这一段,这段一般在一个次级别的背驰中结束,然后进入第二个中枢的形成过程中,同时MACD的黄白线会逐步回到0轴附近,最后,开始继续突破第二个中枢,MACD 的黄白线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复前面的过程,但这次,黄白线不能创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积或者伸长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现背驰,这就结束了这一个两个中枢的上涨过程。

  以上描述可以用如下图示表示:

http://s14/middle/67c8694ch7424b925a97d&690

  图中的方框明显满足“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这种走势也就符合趋势的定义“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缠中说禅趋势”,而红箭头从低到高代表了相应的二买和三买。那如何理解只包含一个中枢的盘整走势呢,如下图:

http://s10/middle/67c8694ch896f3c6f8e39&690

  我分了二种颜色,浅兰的三段就是一个盘整走势,只含一个黑框所示的中枢;由于盘背而回落黑框,形成高级别的中枢,从而整个5段就形成了高级别的盘整走势。

  如果这样理解的话,那么线段相对于笔而言是高级别走势,二者不能合二为一,之前的《笔与线段的关系》就当是思考后的杰作,但各级别的走势定义还是不变,线段的级别是介于笔与1F走势之间的一种,这样可以解释大盘自2481转折以来进入了盘整走势,画图如下:

http://s3/middle/67c8694ch896f3d925902&690

  这个三大段盘整走势重叠就能构成高级别的中枢,端午节后的二天走势已完美了这个中枢的形成,2481这个转折点看来保不住了,反弹出现三卖必须清仓。

 

小转大的情况只能事后判断

今天群里的讨论,让我得出如题的想法。

------------------------------------------------
无聊了(534195961) 10:13:10
遇到个疑问
56课内容

一滴水珠 永安(946988505) 10:17:38
不一定的
owen--上海(1125666288) 10:17:48
盘背,不保证
无聊了(534195961) 10:18:37
原文里怎么保证了……

无聊了(534195961) 10:18:49
第二类卖点后,从第二绿箭头开始的B段走势,其力度就要和缺口那一段来对比,比较MACD上两个红箭头指的绿柱子面积,注意,第二个要把前面的三个小绿柱子面积也加上,可以看出,即使这个,后者的力度也不大过前者,由此就知道,B段构成了盘整背驰,也就是后面的反弹一定回到第一个绿箭头位置之上。

Zzjiang无锡(190158192) 10:21:06
因为可以产生三卖

lowen--上海(1125666288) 10:21:15
按线段划分,这B段可能还没走完呢

无聊了(534195961) 10:23:01
有些更细致的地方,其实还可以说的。例如,C段的高点,没有重回B段内部最后一个反弹的启始位置,这并不违反理论,因为在B段内部,最后一段向下并没有背驰,他的转折,完全是小级别转大级别造成的(由于级别太小,可以从柱子的缩短参考看出),这自然就不一定能回到最后一个反弹的启始位置。而在B段内部,从绿柱子一个比一个面积大,就知道前面的向下都不会形成背驰而使B段结束,因此就可以当下地等待最后跌破A段低点,形成B段与缺口段的盘整背驰。这个例子说明,一个大的盘整背驰段的内部结构,完全可以不必有该级别的背驰,完全可以小级别转大级别,昨天的图上就有这样一个标准的例子。

无聊了(534195961) 10:23:07
这里他解释了

比较的是两大段的盘背,不需要单独段内背,小级别转大级别

抽空看看这课的回复,应该有人问这些问题,看有答案没

Zzjiang无锡(190158192) 10:24:18
B段内部是小级别

Zzjiang无锡(190158192) 10:24:41
内部没背驰,大级别却背驰了
Zzjiang无锡(190158192) 10:24:53
这叫小转大,原来如此

无聊了(534195961) 10:25:04
内部非常小的级别

Zzjiang无锡(190158192) 10:25:15
笔的次级别

无聊了(534195961) 10:25:33
我就疑问为啥2反弹一定超过1
Zzjiang无锡(190158192) 10:25:45
A段B段是线段级别

Zzjiang无锡(190158192) 10:26:08
因为线段级别背驰了
------------------------------------------
  此时,我想到了二周前大盘于2391展开的反弹,之后的行情与我一直看空的判断相左,原来是小转大的缘故。
  按区间套原理,2319作为2410这段下跌的结束点,理应是这段内部走势的背驰点,可我没有看出;不过比较2561->2382与2410->2319这二段明显背驰,属盘背,理论上保证能回2382,不过07月02日那天已达到,当时我的
判断就是下一个交易日反弹结束以形成新的中枢后还有新低,没想到事后会反弹到2501点。
  写到这儿,我想起了重要的转折点2481竟以大幅跳空低开形成的,那个背驰点也是事后走势才得以确定,分析见《2010年05月21日》,缺口可是最小级别的,看来也是一个小转大的例子。至此,不由想到:既然2319跟2481情况相似,之后的走势是否会一样呢?2319之后产生高级别的盘整走势,目前还是有几分想像的,拭目以待。
zz缠论60
  而细致分别线段以下级别,就知道45-46 其实是一个小级别转大级别,而红箭头后第一次拉起不创新高,就可以出掉了,为什么,因为后面必然形成下上下的重叠结构,也就是有一个小中枢了,而线段以下级别的同级别操作,是不参与这类中枢的。
zz缠论:49
  如果这个中枢完成的向上移动出现背驰,就要把所有筹码抛出,因为这个级别的走势类型完成,要等待下一个买点了。如果不背驰,就意味着有一个新中枢的形成,注意,小级别转大级别其实并不复杂,一样可以看成一个新中枢,只是该中枢有可能和前面的重合,而趋势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该中枢,就可以继续用中枢震荡的方法短差,然后再继续中枢完成向上移动,直到移动出现背驰。
zz缠论:53
  第一类买卖点,就是该级别的背驰点,这足以应付最大多数的情况,但有一种情况是不可以的,就是前面反复强调的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为什么?因为当小级别背驰时,并触及该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所以就无须操作。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第二类买卖点来补充。该买卖点,不是专门针对这小转大情况的,一般说,高点一次级别向下后一次级别向上,如果不创新高或盘整背驰,都构成第二类卖点,而买点的情况反过来就是了。所以,在有第一类买卖点的情况下,第一类买卖点是最佳的,第二类只是一个补充;但在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下,第二类买卖点就是最佳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该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
 

月线分段的疑惑

 昨天群里谈到月线的分段问题,缘于缠师《教你炒股票69:月线分段与上海大走势分析、预判》提到“显然,目前月线上的第1、2 段已经走出来,其中,按照线段里笔的类背驰,1 的结束那顶与2 结束那底都是极为容易判断的。上海指数的历史大顶与底,根据这线段的划分,都不是什么难搞的秘密。那么,对现在依然进行中的第3 段走势,有什么可百分百确定的呢?”

  有人就问,6124只是笔破坏,怎么就能断定998点是第2段的结束而进入第三段,按目前点位进行非包含处理,还没形成线段被线段破坏,还无法断定第三段的开始,万一破了998呢?

http://s3/middle/67c8694ch8ba3c49f50e2&690

  这问题提得不错,因为根据缠师的线段定义,新线段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线段破坏线段,从这点来说从2001年高点2245开始的向下段并未结束;经过非包含处理,1664这个点位并非很重要,目前重要的是998和3478,哪点先破决定了第二段的存与亡。不过,月线上大盘仍然可以展开收敛三角形的行情,即高点比前期低,低点抬高的形态,如果这样的话,3478也并非重要。

  现在想想,为什么大盘会走成如此尴尬的地步?是不是998涨到6124仅花了二年多时间,透支了未来的行情,值得深思。

缠论的有效性

(2010-07-24 16:26:39)

  群里聊到缠论是否100%完美的,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缠师说过这方面的事情,于是搜索了一下,找到了原文“本ID 的理论,本质上是一套几何理论,其有效性就如同几何一般,本ID 理论当然有失败不严谨的时候,但这前提是几何的基础失败不严谨,不明白这一点,就不明白本ID 的理论。”(《教你炒股票62:分型、笔与线段》)

  为什么说几何理论不严谨?大家都知道,平面几何是二维的,应用到三维肯定有失败和不严谨,更何况还有四维、五维之说。难道股价波动并非二维的,而是三维或以上的?

  缠论出现失败与不严谨是否就是小转大的情况和包含关系的问题?

  我提出的“内包”“外包”概念(《再谈包含关系K线的处理》)是否就是时空上的扭曲呢?对于内包(如《月线分段的疑惑》)就象现在透支了未来的行情;对于外包,价格回到从前甚至更低(上升)或更高(下跌),就如同历史倒退时光倒流。

  对于小转大这个问题,没有找到相应的解释,各位有什么高见请多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