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瓷器人物画法之特征

标签:
杂谈 |
分类: 学习资料 |
前述崇祯瓷器,六字款之官窑用器绝无仅有,此其时战乱频仍,加之崇祯皇帝勤勉节俭之故也。顺治既入关,实则仍处扫荡与杀戮,所谓三屠十日,当于此时也,故顺治瓷器亦无官窑,民窑器多粗大笨重,满洲人之胃口也。康熙接班,则四海新定,国力日趋恢复。初,康熙帝为节俭计,定官搭民烧之策,不设御窑,故民窑器之质量,随之大升矣。康朝日渐昌盛,则民有余粮,精神生活随之提高矣。
观康熙一朝之瓷器,人物故事多袭前朝,并由创新。画法仍有崇祯遗风,如为官者挺胸叠度等。其余则余总结如下,虽不免以偏概全,而其特征在焉。
余藏之康熙五彩仕女骑马盘,26厘米,完品。
余藏之康熙青花诗文人物故事笔筒,18厘米,完品
一,人物画法飘逸,栩栩如生,较之清晚期之人物匠气与死板,一眼可辨也。
二,眼睛画法,无论男女,多以线条体现,所谓“有眼无珠”,行内定论也。
三,手指画法,均纤然如竹笋,仕女既如是,即令男子之手,亦具此富贵态。
四,孩童之头部,后脑凸出夸张,大头孩子,淘气可爱。未见有女孩之身,重男丁故也。
以下皆康熙瓷器画法之例也:
前一篇:大镇小人物--千岁阿叔
后一篇:大镇小人物--阿西拐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