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星君太阳公

标签:
道教神明杂谈 |
分类: 道教神明 |
太阳星君太阳公
太阳星君太阳公-龙凤山王母宫
【台湾屏东茶山福德宫:太阳星君】
太阳星君即日神、太阳之神、大明之神,古代有朱明、大明、阳乌(旸乌)、金乌、金轮等别称;今则俗称太阳菩萨、太阳公。
农历三月十九日是太阳公生日,根据文史学家何培夫的研究调查发现,全国只有台南市还留存有祭拜太阳公的仪式,值得一提的是拜太阳公的祭品特别,是“九猪十六羊”,此牲礼背后隐含的“反清复明”意涵,更是让这个祭祀别有意义。
农历的三月十九日事实上是闯王李自成攻陷北京城,明思宗崇祯帝自缢煤山之殉难日,含有反清复明的强烈民族意识。明亡之后,遗民不忍死其君,又虑清人猜忌,乃藉言太阳。太阳,日也;日,君象也,故曰:“太阳一出满天红”,以寓复明之志。是日以面制九猪十六羊供其牺牲,则少牢之礼也。按台语“九”与台语“救”音同,“猪”与台语“朱”音同,“十六”则自明太祖至明思宗共历十六世,“羊”与台语“阳”音近同,阳者“明”也,故九猪十六羊即寓意“救朱十六阳(明)”,乃藉祭拜太阳公(太阳即有大明之意),祈祷恢复明室,用意颇为明显。
太阳公生是府城特有的民间信仰祭仪,祭品“九猪十六羊”更隐含“反清复明”的历史意涵,其中,尖嘴代表羊,宽口的是猪。
【台湾宜兰道教总庙三清宫:太阳星君圣纪】
太阳星君即太阳之神也,亦称“大明之神”。太素之末,天地肇定,阴阳判分,是为太极,太阳系群星之一,但为众阳之宗,纪岁时之准,古代有“朱明”“大明”“阳乌(亦称旸乌)”“金乌”“金轮”等别称,是太阳系之恒星,与空气、水、同为地球生物所不可缺少也。
我国上古之时,日为八神之一,汉书郊祀志有“一曰天主,二曰地主,三曰兵主,四曰阴主,五曰阳主,六曰月主,七曰日主,八曰四时主”的记载,亦即天子及诸侯的腊祭,也就是我国的宗教思想和活动。
拾遗记云:“炎帝神农筑圆丘以祀朝日”,表示远在神农时,已有了祭祀太阳星君的宗教仪式,而且筑圆丘以为祭坛。帝尧命官以春分朝日,秋分饯日,周制且率诸侯朝日于郊,明代除于京师南郊设天坛,北郊设地坛外,另于东郊设日坛,西郊设月坛,及清一仍其制,全为天子所专属的祭祀,朝日之礼,应面向东方震位,亦即日出之方,民间依照朝廷的礼节,衍为民俗,应属非常自然之事,道教承袭上古祭祀故制,归纳成国人自有的宗教,对太阳星君的崇拜和祭祀,当然也是必然的事情,且和道教崇尚自然,礼祭星宿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道教尊之为“日宫炎光太阳星君”,入清以后民间以三月十九日为太阳日,以此日为明思宗崇祯蒙难之日,此时祭日,暗含怀念故国之意,其用心之苦,是可以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