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都元帅

标签:
道教神明杂谈 |
分类: 道教神明 |
田都元帅
田都元帅-慈航山三清圣境
【台湾高雄顺贤宫:田都元帅】
有关田都元帅的故事,民间传说版本众多,大致上是:唐朝年间,田都元帅的生母采食稻谷后怀孕,由于未婚生子,因此不得已将婴孩丢弃田间,幸赖螃蟹与鸭子的哺育,后来才被农人收养,取名雷海青。
雷海青从小与鸡犬一起长大,并且精通音律,只是不能言语。后来被唐明皇召入皇宫担任乐官,有一天唐明皇梦游月宫,得到一部奇书,满朝文武皆无法破解,这时候雷海青却突然开口说话:“此工尺谱也”。于是按照乐谱开始教授乐工们演奏,果然与唐明皇在月宫中听到的仙乐一样美妙,因而被封为“梨园大学士”。而皇后看见雷海青资质非凡,恐其早夭,特意提笔在他印堂上写上八十,希望他能长命百岁,哪知道在雷海青起身后,额头上的八十却成了十八,所以雷海青就以十八岁的青春容颜归列仙班,成为戏曲祖师爷。
【台湾宜兰道教总庙三清宫:田都元帅圣纪】
“田都元帅”,或称“相公爷”与“雷元帅”等。
相传他是唐朝乐工雷海青,其奉祀源流可考者,是“三教搜神大全”一书:“田元帅唐时人,母苏氏某次偶至野外,感天上“翼宿”投内怀中,未嫁有孕。元帅生后,外苏老以无父之子,有辱门楣,遂弃诸田间,为雷姓农民拾得,收养为子,名雷海青。越二岁,苏老至乡收租,抵佃户雷家,见一孩裸戏于庭,视其所著红肚兜绣有莲花,认系己家物,始忆此童为己外孙。乃与雷翁商之,携归抚养。因当初曾弃之田间,寄养佃户,遂以田为姓。稍长,天赋异禀,聪颖绝伦,甫弱冠,擅长音乐,各类乐器无不精通,且善谱曲。唐玄宗天宝年间,为玄宗召为内廷乐工,曾谱霓裳羽衣一曲,有名于时。封为御前都尉,领梨园子弟事。”又据传说:“其在梨园饰演元帅一剧时,突暴毙,故身着戎装,头戴雉尾。”元帅死后,后人尊为音乐之神。
早先,福建省兴化县便有祭祀“田都元帅”的庙,庙碑叙述他曾荣获唐朝肃宗皇帝追封为太常寺卿,宋朝高宗皇帝加封为大元帅;据说,当玄宗皇帝蒙难长安,元帅曾三次显灵救驾,见空中浮现“田都”二字的旗旗,所以后人又冠以“田都”于其上,尊之为“三田都元帅”,奉为音乐界的祖师,福州一带亦有称之为“探花爷”的。
【台湾云林麦寮圣艺神佛雕刻铺艺术网:田都元帅】
田都元帅是南派的戏剧包括南管、皮影戏.阁派布袋戏和歌仔戏的祖师爷,民间俗称“相公爷”、“相江爷”,与西秦王爷共为台湾戏剧界及传统音乐的两大主神。神像常见的造型有孩童状,和分别为穿文官服和武将服的无须年轻人妆扮,其特征是脸上有螃蟹的标记,脚下有随从的金鸡、玉犬。
农历六月十一日是祂的生日。传说祂原本是个弃婴,被丢弃在农田间,没有东西吃,田里的螃蟹竟然爬到祂的嘴边吐了一些口沫让祂充饥,后来才被一个农人救回去抚养。
祂从小就很有音乐天份,十几岁就被召进皇宫当乐师,但是却被奸臣陷害派到北方与匈奴作战,田都元帅并不是敌人的对手,于是命令士兵剪一些纸偶并上色,表演传奇故事给匈奴兵看,就趁匈奴兵入迷之际大破匈奴。
这种表演方式后来演变成现在的皮影戏,而且后来田都元帅又发明了琵琶、洞箫、三弦、二弦合奏的南管乐,因此歌仔戏、皮影戏和南管戏的艺人都奉田都元帅为祖师爷。
想要欣赏田都元帅的神像之美,请按下列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e8ed7e0100n6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