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班级工作 |
大学心理委员扮演四种角色
“同学需要帮助时,我要成为一个依靠” 理委员。这些心理委员是怎样产生的,在班里开展了哪些工作,遇到了什么问题呢? “短信”应对“哭泣” 白丽兢兢业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其实同学非常排斥说自己有‘心理 问题’,最好说‘遇到困难’,这样就好沟通了。”她挺看重自己的工作,“同学们对我的评价是比较称职,因为我的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好。”谈及担任心理委员的感受,白丽说:“做‘心理医生’挺开心的。因为同学们遇到的问题,有时我也存在。”刘强(化名)是新上任的心理委员,尽管还没有接受专门的培训,但他对本班29名同学(19名男生,10名女生)的情况已经进行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并对心理委员的工作有了一些体会:“作为心理委员,同学有矛盾,疏导疏导;对压抑者,开导开导;对不正常者,沟通沟通。” 刘强说,其实心理委员的工作范围是很广的,在同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 起很重要的作用。他举例说:“在我们隔壁的宿舍,有一个同学喜欢熄灯 后看书,因此与他人的关系闹得不太协调。后来我帮助他们制订了一个舍规,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改善多了。”曾经获得天津大学首届十佳心理委员称号的金维琛说,“刚担任心理委员时感觉不太轻松,因为别人烦恼的时候我要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我要成为一个依靠。后来,当自己忘记心理委员的身份,完全站在一个朋友的角度去应付许多琐碎事情时,反而变得简单轻松”。他说,两年多的心理委员工作,让自己理解了“助人自助”这句话,也深知了“信任与责任”的力量,这是一份自我修炼的工作。 心理委员的工作看不见? 的宿舍有个贫困生,平时很少与人交流,特别是在大一时,因为没有电脑,他不上网,不玩游戏,只看小说,就更封闭。王斌做他的工作感到很困难。后来这名贫困生购买了手机,感到好像与别的同学平等了,就好多了。王 斌感慨说,当好心理委员不容易,工作上没有什么套路可循,所做的工作 别人看不到。但他会尽量与同学沟通,不能让人把事情憋在心里,老憋着 容易出问题。王斌从来不通知本班女生心理委员参加班委会议,原因是高中时班上没有心理委员,所以心理委员不必参加班委会议。有王斌这种想法的同学挺多,好多心理委员想参与班级的事务,但同学们有时不认为他们是班委会成员。中国计量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黄乔蓉老师曾对215名担任了一年心理委员的同学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0%的心理委员不知道怎样开展工作;近20%的人认为做这个工作吃力不讨好,容易遭人误解;32%的人认为心理委员是隐形的,现实工作不好开展;还有21%的人认为心理委员的工作看不见,相比其他班委,他们觉得不太公平。为此,黄乔蓉建议说,心理委员应该是班委会成员,有意成为心理委员的同学要参加班委会成员的竞选,其工作要纳入班委会工作计划。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要对心理委员进行培训,使其工作规范化。 心理委员扮演着四种角色 天津大学心理研究所的詹启生博士是心理委员制度的最早提出者和实践者。他和他带的研究生对心理委员的现状做过一次调查,采用的是个案详细访 谈的方式。 他们在约见一个班级的心理委员时发现,这名心理委员是班里的团支部 书记,刚知道自己是心理委员,因为原来没有人通知过她兼任这份工作。 由全国18所高校心理委员研究协作组编写,2007年出版的《心理委员工作 手册》对心理委员的职责是这样描述的:负责全班同学的心理问题工作, 敏锐观察及时记录本班学生心理变化动态,对观察到的本班同学的心理问 题及应急问题按程序进行汇报,对自己所接触的同学隐私必须严格保密…… 按照这些描述,心理委员的选拔应该有一定标准。中国政法大学就曾专门 下发文件规定了心理委员的选拔条件,包括有良好心理品质和较强心理调 适能力,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热心为同学服务,符合学生干部的其他 要求。但是实践中,选拔标准的可操作性不强。该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刘希 庆了解到,学校大部分班级仅仅按照学生干部的标准来选择,而忽略了其 他标准,这使心理委员不能很好地开展工作,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刘新颜老师认为,心理委员是心理危机干预 中的重要一环,千万不能成为一种摆设。心理委员扮演着四种角色:一是 班级同学的知心伙伴,二是班级学生的心理观察员,三是班组心理活动的 组织者,四是学生与老师的心理信息传递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