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廷文:“僧多粥少”的保障房

(2011-08-25 08:49:11)
标签:

房产

杨廷文

北京

保障房

僧多粥少

分类: 焦点

杨廷文:“僧多粥少”的保障房

(内容导读:本文内容系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人或任何机构、企业做出任何决策的依据,也不构成对文中提及的个人或机构的评价。)

 

    我们来看看近期北京市取消了5300户骗购家庭的保障房资格,但这个处罚恐怕是过于简单了。我认为首先要看这5300户家庭的骗购行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是最近几年还是2003年开始搞经济适用房的时候。2003年的时候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的差价还比较低,那时候买保障房往往还需要动员,而最近几年保障房的供需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从处罚力度上讲,不同时期的骗购行为是不是要一样对待?这恐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目前的保障房覆盖范围有些泛化。不少地方把很多政策性住房也纳入到保障房体系里面,这给政府真正实现住房保障目标增添了很多变数。今年全国1000万套的保障房建设力度很大,但保障房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分配的理念。近期一些地方爆出了保障房建设资金紧缺、债务隐患增加等问题,对此不如把当地的住房保障标准降低一些。

 

    和食品不一样,住房的消费弹性相当大。保障房的分配标准和保障范围应该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和政府公共财政的支撑能力相适应,还要考虑其他社会保障目标的统筹兼顾问题。这要求我们在保障房政策细化方面严加注意。

 

    现在很多地方把“人才房”也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从逻辑上讲,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要素,政府拿出优惠条件吸引人才,并在住房上进行“照顾”似乎没有错。但如果进一步追问,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基本住房都不能解决,他到底是真人才还是假人才?

 

    目前来看,各地保障房的申请范围应该更加严格。如北京的两限房申购标准是家庭年收入8.8万元以下,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以下,这个范围就非常大。北京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城市,每年新增几十万的外来人口,保障房分配必将继续呈现“僧多粥少”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