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袭击内陆看海 解密中国地下文明
http://s11/bmiddle/50e7f667ha785b6affafa&690解密中国地下文明" TITLE="暴雨袭击内陆看海 解密中国地下文明" />
http://s5/bmiddle/50e7f667h7726f8b65714&690解密中国地下文明" TITLE="暴雨袭击内陆看海 解密中国地下文明" />
最近全国2-4座城市曾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内涝,随着城市的日益快速发展,对于城市而言,怎样改善地下排水系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深思的重大问题。
继武汉、南京、北京之后,成都也经历了“看海”。
7月3日19时25分左右,成都市锦江下游华阳河段河水暴涨。当日下午起,成都市区大雨滂沱,雷鸣电闪,部分地方出现积水。据统计,最大降水出现在成都市区的一自动站采集点,5小时内降雨量达到215.8毫米。7月5日凌晨起,江苏扬州降暴雨,5小时内降水达101毫米,成为今年最大一场急暴雨。一些低洼路段严重积水,造成部分路段交通瘫痪。城市内涝的消息,成为网民们近一个月来最热衷泰伦话题。在这些热议背后,就是这些城市,缘何在暴雨突袭下显得如此狼狈不堪?
今年1-5月,长江中下游多省市遭遇干旱,但6月起,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突现强降水,接连数轮降水过程的降水量创下近60年历史同期的最高值,使得不少旱区转眼成为涝区。中国去年也曾有百余城市发生内涝,仅广州市内涝造成的损失就超过10亿元。逢雨必涝,正成为中国很多大城市的通病。
据媒体报道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周玉文称,城市普遍内涝,关键在于城市原有的排水设计没跟上城市发展速度。住建部2010年曾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过一次城市调研,了解各地是否在内涝的现象,这次调研结果显示,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都曾发生过内涝事件。
在中国的城市马路下,密密麻麻分布着雨水管、污水管、燃气、电力、电信等各种管网。如果要扩大原来的排水管口径,周围的其他管线位置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此一来,就将相当于把地下所有的设施都重建一遍。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在现有条件下,怎样才能进一步改善、完善我们城市的排水系统?
以下在看看今年内重点内涝的城市和成功解决内涝的城市分析:
一、水漫京城
北京水务局:故宫一带仍在用“明代”排水系统
6月23日的那场大暴雨,让北京多个路段严重积水、部分地铁线路被迫关闭。有网友称“北京市中心城区的排水管网最早还保留有“明代”的设施”,以此说明下水道老旧。不过据了解北京是有“明代”的下水道,但数量很少,跟城区积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
二、江城内急
武汉水务局惋惜:大湖变小了。变没了?
6月9日-24日,半个月之内,武汉连降三场暴雨,积水遍布,全城拥堵。武汉大学两次被淹,校园成了“水上乐园”。武汉88处汲水。武汉市水务局承认,“大大超过现有排水设施的抽排能力”。现在,一旦有暴雨预报,部分武汉市民就开始担心:路上汲水,我们何时才能回家?
三、岛城样本
青岛在国内最早实现下水道“ 雨污分离”
据媒体报道7月5日,青岛市排水管理处宣传部某部长说,就在前一天,她才接待了60多个记者。“都是来取经的。”在反思中国城市排水系统的全民大讨论中,青岛的“德国造下水道”已成为样本,让一些遭遇暴雨积水的兄弟城市尤为羡慕。
我认为城市是人类几千年来生活方式的优化选择,尽管它也带来了包括城市排水在内的“城市病”。但无论是北京、武汉、成都,包括没有因暴雨而积水的青岛,我们都能看到政府部门为此而做出的有力应对,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尽管极端天气不可避免,但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