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绵山的故事

(2008-06-03 18:33:07)
标签:

端午节

奥运

杂谈

分类: 忆昔篇

绵山的故事

山西省有两个绵山,一个在晋中的介休市,(原为介休县,后改为县级市)一个在晋南的翼城县。介休的绵山属太岳山脉,居介休、灵石、沁源三县交界处,绵延50余公里,海拔2000余米。相传是春秋时期的介之推,在晋文公重耳遭难时,“割股啖君”,后高风亮节,功不言禄,携母隐居绵山不出,被烧死在绵山的故事,绵山也称为介山。介休以介之推长眠休于此而得名。

介休市的绵山,近几年来因为有人投资,大兴土木开发旅游区,现已初具规模,是晋中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点。近几年来的 “五、一”、“十、一”“黄金周”接待的游客,可与山西的主要景点五台山、大同的云岗石窟、黄河壶口瀑布及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等几个大院相媲美。

2003年我去省城开会路过介休,顺便上了一次绵山。桑塔纳车,顺着宛延的柏油路盘山道,行进了约十余华里,便到达了景点售票处。下车后我们步行游览,边走边看。放眼望去,除了山水等自然景观外,也有不少人文景观。在那悬崖绝壁上,有雕琢的石窟、石刻,有建造的亭、台、楼、阁。远远望去,建筑工程浩大,建筑物上雕梁画栋,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甚是蔚为壮观。

当天我们上绵山时,有点小雨,看那山中云烟缭绕,各种建筑物忽隐忽现,游人身临其境,真如进入仙景一般。那青山、绿水、瀑布,那充满树香、花香、泥土芬芳的新鲜空气,那区别于闹市的静谧,对来此旅游的城里人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是我对介休绵山的浮浅印象。

山西的另一座绵山,在晋南的翼城县。因我的家就在绵山脚下,也是我出生的地方。所以,从小就听过不少关于绵山的故事。

翼城的绵山,位于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十余华里。绵山,当地人称“孤堆坡山”。因为此山看似一个孤独的山,形如一个椭圆形的馒头,东西稍长,南北较短,方圆也不过二十余华里。山的东北面有一土梁连着担子山。相传是二郎神“担山赶太阳”时,就是一头挑的担子山,另一头挑的就是绵山。担子山、绵山都属太行山脉。绵山上没有树木,只有像草坪一样的低矮的白毛草和黑色的石头。

相传绵山很早以前,也是苍松翠柏,古树参天,白天进山不见太阳。后来也是介之推(老辈人无文化,都把介之推,叫“介子崔”)背其母进入绵山,重耳派人找介,介不出,从山东边叫,他到西边,从西边叫,他到东边不肯出山。重耳让放火烧山逼介出,而介之推被烧死山中也未出来。所以,现在山上没有树木,黑色的石头皆因大火焚烧变化而成。

听爷爷讲,绵山顶上原来有个娘娘庙,南面山脚下也有一大片庙宇。日本侵华前,每年的三月三都有盛大庙会,方圆几十里的人都来赶会,甚为热闹。

据说,在绵山顶上盖娘娘庙时,有一老妇提着一小罐水来到山上,说你们盖庙无水,我给送水来了。当时,盖庙的工匠师傅对老妇人说,我们盖庙需好多水,你这点水管不了什么用,所以没有接收。

老妇提着水从西边下山,到了现在的“刺沟村”时,裙子被刺挂住了,老妇说刺为什么要长钩,挂住我的衣服了。然后她一直向西走去,走到了翼城、曲沃交界的海头村,不慎拌了一跤,把罐子摔了,水也洒了一地,于是此地就出现了几处温泉,当地人叫做“海”。有八角海、(用石头砌成的八角形水塘)。勺把海(形状像喝汤用的羹勺)等五、六个海。

后来人们才知道提小罐的老妇是个神仙。绵山上的瓦匠师傅,后悔没有把小罐的水留下,不然山上也会有泉水。现在的刺钩村的刺全是直刺,没有钩。也是当时神仙所言,刺儿才全部长成直的。

我小时候去过一次海头村,见过那里的“海”及旁边修的一座龙王庙。庙的大殿门关着,从窗棂向里看,黑糊糊的什么也看不见,后听人说里面都是泥塑像,有龙王爷,但其它的都不得而知。

绵山的西山腰有一个洞,人们叫它“金牛洞”说里面有条金牛。我小时候,同几个小伙伴曾想进去看看,但洞很深,进入洞口风声呼呼作响,夏天进去洞口凉风嗖嗖的,我们向里走了一段很害怕,于是再不敢向里走,折了回来。

此山洞至今在我的脑海里仍有一个问号,洞到底有多深,洞里究竟有什么等等,成了一个不解之迷。日本侵华时烧毁了山上山下的庙宇。现在山顶上,山脚下还有大量的瓦砾存在。这些就是我小的时候听到、知道的关于绵山的故事。

实行农业集体化后,生产队在绵山上开了石灰窑。山上的青石是上好的石灰料,所以,优质的石灰,成了生产队的唯一的一项经济收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山上的石灰窑被个人承包,把原来的圆窑改成漏窑,即不用停火可以连续作业,产量是原来的数倍。

一些承包人只顾个人发财,滥炸乱采石料,把西边的山梁都给挖断了。老年人说这是把山的“脉”给切断了。后来承包者家里烧石灰,出事故死了人,人们讲这是挖山遭到的报应。

现在的绵山在沉寂、被破坏了数年之后,翼城人又想到了她。200710月我回翼城老家时,听二弟讲,翼城和介休仍在争介之推的事。翼城在经过多方考证后认为,介之推就死于翼城的绵山。介休的绵山方圆数百里,大火不可能遍及全山,也不可能以此逼介之推出山。总之,争论尚未停止。

距绵山南面山脚下五华里的封壁村,一位农民企业家,因开办钢铁厂而发家。除翼城的钢铁厂及其它企业外,在包头也有他的钢铁企业,资产达数亿元。所以,他要开发绵山为旅游区。

首先要在绵山周围修一条环山公路,然后把公路通到山顶。现在绵山南面的东西走向的公路已修好。山的东、西两面的南北走向的公路,已开出20余米宽的路基并且已经压平,只准备铺柏油了。山北面的路正在通过县里办征地手续。山北面都是我们村的土地,一些老百姓也想借此多得点补偿。所以,此事尚在商讨当中。另外,开发者还要在南山坡下,建几十幢别墅。山顶上也有一些建设项目。

自从我当兵离开家乡后, 40余年了,虽然多次回家乡但总无暇登绵山。只是远远看见山顶上有少数房子和有线电视转播塔等设施。我期望着绵山的变化,期望她给家乡父老带来祥瑞。不是靠绵山,吃绵山,毁绵山。而是依绵山,爱绵山,保护绵山。期盼着绵山风景区的早日建成。

                  

2008年元月8

于大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朋友与战友
后一篇:他叫我老班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