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IC |
游戏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等。
一、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 ”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二、多元智能理论.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至少由七种基本智力元素组成,即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节奏、身体/运动、人际交往和自我反省。职业学校学生与普高重点中学学生的差异是智力类型方面,而不是智力水平方面。通常而言,普高学生习惯抽象思维,而中职学生喜欢通过观察和动手学习等。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有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之所以存在,之所以有生命意义,就是为了自我实现,在个体成长过程中,其身心各方面的潜力获得充分发展的过程与结果。
四、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戴尔将人们获得的经验分为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和抽象的经验,并将获得这三类经验的方法分为十种。"经验之塔"理论所阐述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而位于塔的中部的广播、录音、照片、幻灯、电影电视等介于做的经验与抽象经验之间,既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容易理解,容易记忆,又便于借助于解说或教师的提示、根据、总结,从具体的画面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定理,形成规律,是有效的学习手段。
----摘自:http://gzbyxw.blog.163.com/blog/static/21745052006113192528887/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