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学习

标签:
教育 |
分类: 推荐 |
社会情感学习
OECD向全球范围内140个国家的教育部发布社会情感学习实施计划,
将其命名为社会情感技能(Social and Emotional
Skills)。2017年,OECD开始了社会情感学习研究,并于2019年提出了完整的社会情感学习框架。
OECD提出,社会情感技能是调节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能力,主要涉及人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感知自己与他人的交往。
OECD社会情感技能包括五个方面:
(1)任务表现(Task Performance):积极参与活动,具备一定的责任感,能够坚持,学会自我控制。
(2)情绪调节(Emotional Regulation):能够承担压力,积极乐观,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合作(Collaboration):具有同理心,相信他人,积极合作。
(4)开放性(Open-mindedness):具有好奇心、忍耐力和创新力。
(5)与他人交往(Engaging with Others):善于交际、自信、精力充沛。
同时,五大社会情感技能与批判性思维、元认知、自我效能等复合技能相联系。
UNESCO国际教育研究院(The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简称IAE)和国际教育局(International Bureau of
Education,简称IBE)于2003年开始关注社会情感学习,并援引了美国CASEL关于SEL的研究。圣雄甘地教育研究所(Mahatma
Gandh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or Pe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MGIEP)在最新倡议中将社会情感学习纳入教育系统。MGIEP于2020年提出了全新的社会情感学习框架,即EMC2框架(见图)。
所谓EMC2是指该框架所培养的四种能力,即共情能力(Empathy)、正念能力(Mindfulness)、同情能力(Compassion)和批判性探究能力(Critical
Inquiry)。
四大核心能力的内涵是指:
(1)共情能力(Empathy):识别他人情绪,理解他人观点,与他人友好相处。
(2)正念能力(Mindfulness):培养正念的技巧,学会控制、调节情绪。
(3)同情能力(Compassion):对自己、他人、环境均保持同情心,成为变革的推动者。
(4)批判性探究:具有探究精神,强调以证据为基础的探究,在探究中形成逻辑,保持理性。
石义堂和李守红对社会情感学习的内涵进行了辨析,指出社会情感是指社会成员在从事社会活动、形成社会关系过程中产生的个性化的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现象和社会心理过程。
我国社会情感学习框架是“三项六维”框架(见图),“三项”包括:自我、他人、集体,每项由认知和管理两个维度构成。
自我认知是指觉知自己的情感、兴趣、价值观和优势,认同自我发展的积极品质,保持充分自信。它分为自知、自信和自尊三个层面。自我管理是指形成调节情绪、调适压力、积极反省,具有坚韧的自我意志品质和进取心的能力。
他人认知强调的是对他人的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能够识别和理解他人的态度、情感、兴趣和行为,站在他人立场上看待问题,理解差异。他人管理则是形成人际交往技能,包括能够尊重差异性、有效化解冲突、建立并维持友善人际关系的能力。
集体认知是指认同集体价值观与集体行为规范,具有集体归属感、荣誉感,正确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集体管理是指形成遵守集体规范,调适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明确个人在集体中的权利与责任,表现出团结、合作、承担责任等亲社会行为的能力。
社会情感学习核心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学生的共同参与,需要通过多层级的共同努力:在课堂上,采用社会情感学习课程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校提供社会情感学习实践方法和规定;家庭和社区提供协助。
分析OECD和UNESCO所提出的社会情感学习可以看出,二者均将社会情感学习同21世纪所强调的其他技能相结合,如批判性思维。同时,二者还强调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能力。但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OECD提出了青少年要具备开放性思维,有好奇心和创造力;而UNESCO更为强调青少年对社会、对他人的关注和同情。
对比英、美、澳提出的社会情感学习可以发现,社会情感学习的提出均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都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社会背景以及全人发展的需求而提出的。从提出机构来看,美国和澳大利亚所提出的社会情感学习是由专业学术机构提出,而英国则为官方提出。从提出背景来看,英美所提出的社会情感学习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后逐渐过渡到适用于所有人(包括成年人)的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而澳大利亚由于其国情、历史、文化原因,将原住民心理健康纳入考量。从所关注的社会情感能力来看,四个社会情感学习框架均关注青少年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社交等方面的能力,提出青少年需要具备自信心,善于与他人交往,能够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
相较于以上社会情感学习框架,我国的框架同样强调学校、家庭、社区的共同协作。“自我”这一维度关注的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以及自我管理与美国强调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英国强调的动机;以及澳大利亚的复原力有着内涵上的交叠。而“他人”这一维度的关注点则与美国提出的社会管理、人际交往;英国提出的移情;OECD提出的与人交往含义类似。我国与英美国家的不同点在于,英美的社会情感学习内涵较为关注自身,社会情感能力的培养也旨在提升青少年的个人能力,而我国的社会情感学习除了关注自身外,还关注集体。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NjI1MjM5NQ==&mid=2697052866&idx=2&sn=b7d194db2c433111f02d65ea50fb0f56&chksm=ba5177468d26fe50d468558011ba6f44468e3893d9c50223d666cc0aee25f69995d82aa22976&scene=27
前一篇:人工智能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