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霖
读《李贺》
细雨骑驴妙句裁,诗囊沾土带花开。
有些词语如明月,自是书中寻不来。
刘先森点评:
绝句,是以清新、浓缩、含蓄、形象为主要特性的。语言、意象、意境需达到一定程度的审美愉悦。此篇如是也!
首句用典于无形。典云:李贺“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全唐文》李商隐·李贺小传)后有“李贺骑驴觅佳句”之典。
第二句紧承。装进诗囊的妙句沾着土带着花开。作者在此是暗示读者:撷来的只言片语,在李贺的笔下即刻开花,形成了诗句,可谓含蓄!
转结两句“有些词语如明月,自是书中寻不来。”是借前两句赞许李贺之意,发乎于情!表象看来,词语之妙,是书中寻不来的。言下之意却隐隐地告诫读者“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陆游《示子遹》)之理念。
绝句的最高境界,就是冲淡。冲淡不等于直白,就如此篇作者一样,用清新形象的语言,去揭示深刻的意境。可圈可点,可学可藏!
江岚
小区夏晚西望
迎面即村庄,护畦多白杨。
时蔬满眼碧,落照半轮黄。
姜豆垂纶密,窝瓜引蔓长。
掐来便可买,茧手举过墙。
刘先森点评:
纵观此篇是一首田园诗。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作者巧用白描的创作手法。
首联以村庄和白杨兴起。后三联细腻描写田园景观,如:时蔬、落照、姜豆、窝瓜等形象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尾联妙趣横生,农人“茧手举过墙”,掐来就可卖。
作者以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村庄,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其白描手法清新可人!
杨逸明
七十戏作
吾生已届古来稀,脏器都超保质期。
不舍得扔须养护,且悠着用莫劳疲。
身虽垂老添些病,心可还童剩点痴。
俺这代人时运好,牢骚能让写成诗。
刘先森点评:
此作为吟咏人生篇,此类作品好写难工。作者笔下却处理得熠熠生辉。作者将新诗的创作理念和散文的语言融汇其中,收到调侃、诙谐、灵动的趣味效果。
首联总览古来稀的身体状况。
中间两联节奏感参差错落。颔联3112节奏,用赋的手法铺陈养生;颈联11221节奏,依旧用赋的手法铺陈养心,童、痴二字,大为亮点,大有“难得糊涂”之心态!
尾联漫不经心中揭示了深刻的意境:生活在和平发展的年代,幸福感油然而生,连牢骚都是诗。
此篇低开高合,作者笔下游刃有余,有如游龙,“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王安石《题张司业诗》)几令读者在悠闲地徜徉中享受审美愉悦!
郭云
初冬漫步莲河岸
西风黄叶尽,枯木退残仪。
夏度林荫道,冬看参错枝。
一弯清澈水,两岸镜中诗。
比翼鸳鸯鸟,徘徊不肯辞。
刘先森点评:
咏景之作,首先要咏出景的特色。其次,所咏之景应与情相关联,或者景为情设,情为景生。
语言清新,是五律主要特征之一。在作者笔下的莲河,如此美轮美奂:“夏度林荫道,冬看参错枝”、清澈水、镜中诗,意象之美有如王维《山居秋暝》之轮廓,瞬间把读者带到了如水月镜花般的洋溢冲淡之美的诗境中!
结句以情作结,作者是看到鸳鸯鸟?还是看到年轻情侣?或者是作者自喻?一幅对景色的痴恋,对老伴的情结之画面,依稀浮现在读者面前,耐人寻味!
邓辉
枯叶
炎凉历尽向三秋,嫩翠枯黄不自由。
脉络延伸枝窈窕,生机勃发月沉浮。
扶疏引得娇莺驻,迤逦招来碧水流。
已忘青春腮上痘,雀斑瘦骨不知愁。
刘先森点评:
咏物诗,包含表象和隐象两个方面的意象:表象,即是所咏之物的表面形象。隐象,即是借所咏之物的意象,隐喻另一种情感的潜在意象(或象外之象)。
此篇咏物诗,作者巧借所咏之物的表象,句句含蓄地寓意人生,难在句句都有象外之象。
首联总览,以历尽三秋兴起,寓意人生无论是嫩翠,还是枯黄,顺其自然,任其自由。
颔联意象,虽到枯叶年轮,身体躯干依旧伸枝窈窕,生机勃发。寓意余热继续生辉!
颈联意象,无畏枯叶,只要顽强付出,依然引得娇莺驻,招来碧水流。寓意作者的努力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尾联还是用意象说话,用情作结,青春易逝,古稀不知愁。这里没有旧文化人的叹老嗟贫的倾诉,也没有某些现代人退职后失落感的流露,字里行间,洋溢着的是一个阳光诗人乐观向上的激情放歌。
杨杉(城南高级中学2020级1班,指导老师李联川)
古镇花开
涞滩古巷青砖外,浅浅深深云破开。
人道应时花自在,不知是我盼春来。
刘先森点评:
一个高中同学能够吟咏出如此清新之作,实属难能可贵。
画面中,一个少年站在涞滩古巷青砖瓦房边,遥望云天外,云舒云卷,欣喜冬云逐渐散开。人们说这是百花应时自由开放的时期,谁又知道这个春天是我盼来的呢?
诗句结得童痴,借景抒情,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令短章更引人入胜,多了些许寻味,那是对青春的期冀,对美好的向往!
(点评作者:刘先森,字:古木,中华诗词学会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诗词世界》执行主编,湖北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原《湖北诗词》常务副主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