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年,五彩的梦
http://upload.njdaily.cn/2012/0101/1325377556161.jpg
浦东是上海本地人的聚居地,一马平川,河流纵横,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风光秀丽,最早是市区的一个卫星县,名叫川沙,数百万人常年以农为生,虽也辛劳,但一般家境都比较殷实富足。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102/08/171008pncz4p2h007tpw7f.jpg
那时浦东人被城里人轻看了,过年也不像浦西人那样张扬,只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些好菜,穿件新衣,亲朋好友相互串门拜访,然后就是大鱼大肉的喝酒叙旧,虽简单了些,但年的欢乐全都写在了脸上,在我看来,家乡的年是一个梦,五彩缤纷,多姿多彩,让人念想,叫人留恋。
http://img.e0575.com/attachment/Fid_116/116_707508_f9cf0a19d29b267.jpg
大年三十前的一个星期,家家户户就都忙着采购年货了,好多人不仅到镇上的百货店里买东西,还要坐小轮船去外滩的中百公司,淮海路的大型服装店选购。夕阳西下时,许多人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物品往家里赶。到了腊月二十九,不少人家就要开油锅,把肉料过好油,整条鱼煎过,傍晚时分,家家户户炊烟缭绕,阵阵香味在空气中弥漫着,年的气息浓烈而温馨。
http://img.e0575.com/attachment/Fid_116/116_707508_af431c0d27f24a2.jpg
三十这天,主妇们早早起了床,忙着切菜,配料,准备最可口的饭菜。男人就在旁边叼着烟,喜滋滋地看着,有时说句逗乐的俏皮话,忙时也当帮手。娃娃们则像羊羔似的欢蹦乱跳,唱山歌,做游戏,随意打闹着,他们知道,过年是大人们最忙碌最高兴的时候,怎么调皮也不会被训斥打骂的。
下午五点来钟,每家每户在八仙桌摆上最丰盛的菜肴,在一个个小酒盅里倒上白水充酒,每个酒盅旁放一双筷子,然后点上几炷香,烧些锡箔,为老祖宗祭祀。老老少少先后在红蒲上虔诚地跪拜磕头。小孩子不懂事,看到八仙桌上放了那么多好吃的,便忍不住伸手去抓,大人就会说:“不能胡来的,等老祖宗吃过了才能沾嘴的。”小孩茫然:“老祖宗?在哪呀,怎么看不到呢?”大人轻声说:“祖宗都成了神仙,吃饭喝酒凡人是看不到的。”小孩问谁能看到呀?大人煞有介事地说:“只有不会讲话的吃奶的小男孩才能看到。”天刚黑,祭祖结束,一家人便围在一起吃年夜饭,此时在城里做工的,在外地挣钱的,凡是能回来的人都已回来,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说些吉利话,喝点少许烫热的黄酒,孩子们则嘴角流油,肚子撑得圆鼓鼓地。吃完酒菜,大人还得聚在一起闲聊守岁,商议新年要干的事儿,边悄悄往小红包里塞些崭新的压岁钱,趁孩子熟睡时轻轻压在枕头下。http://house.online.sh.cn/gb/content/attachement/jpg/site1/20120126/0025116bbedb108aee0f44.jpg
那时的浦东人并不热衷于贴春联,只有较少的大户人家的住宅才在正门贴上春联,两侧还要挂上大红灯笼。
大年初一天还没亮,睡梦中便听到了鞭炮声,那时很少有一千响,两千响,五千响的,大都燃放“断腰婆”。所谓的“断腰婆”就是粗粗长长的大红炮仗,点上引线,先在地面爆出“蓬”的一声,火箭般升到半空时,又是“啪”的一声,响声很大,震耳欲聋。然后炮仗就炸成两截落了下来,红红的包衣随风飘落,犹如花瓣一般,放得多了,地上像铺了地毯似的,红红的一片。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142_1000/141562.jpg
初一,一般都各自庆贺,并不串门,只是左邻右舍见面都会十分热情客气地互致问候。小孩子们则吃饱了肚皮尽情玩耍。大一些的男娃娃爬在地上打玻璃弹子,还有捉迷藏,打“棱角”的;女娃娃喜欢抖空竹,两根细棍,一根细线,可以把空竹玩得团团转,村里空竹发出的“嗡嗡”声此起彼伏,吸引许多村民前来观看,大家吆喝着,拍着手,夸赞着,热闹而兴奋。
http://img.bbs.pchome.net/dcbbs/142_1000/141561.jpg
从初二开始,亲朋好友就要走动了。我家村西、村南的土路上,到处是穿着时髦、打扮入时的骑着自行车的人;来来往往,结伴而行,车铃清脆响亮,车座上不是坐着漂亮的女子,就是装着用红红绿绿纸箱包裹着的各式糖果、点心、美酒。
http://img.gudumami.cn/gu/attachment/Mon_0912/281266_lOffayabEA0tk27.jpg
还有在过年时结婚的,一般是在初六、初八这两天。八人抬的大红轿装扮得富丽堂皇,新娘子坐在轿里,脸用红绸遮着,喜滋滋、羞答答的模样,一帮人吹打着在前面领路,后边的人挑着红木箱子,箱架里有马桶、板凳、茶几等新人居家用品。漆得油光发亮的马桶里,放着红蛋、红枣、花生、桂圆。包着红绸的小推车上,堆着整整齐齐的五颜六色的新被子、新褥子。一般人家是六床被,也有八床、十二床的,都是大户了。凡有结婚喜事的人家,乘着过年的喜庆,真的是喜上眉梢,喜不自禁,喜上加喜,双喜福至,显得风风光光、乐不可支。由于前来庆贺的人太多,家里待不下,一般都会在大院里摆上十来桌酒菜,两三个专门请来的厨师在厨房里忙得汗流浃背,一帮小姑娘像小鸟般迈着轻盈的步子,白嫩的脸像开了花似的笑着,把一碗碗香喷喷的好菜端上桌,一边还细声细语地帮主人招呼着客人。我的父亲不但会唱沪剧,还是厨师,常常被请去掌勺,晚上唱戏助兴,很受大家的欢迎。一般的客人当天赶来当天返回,亲家则要连着吃住三四天,然后依依惜别。
http://bbs.sanfo.com/upload/2013/01/23/76/104448139904719.jpg
来到遥远的边城已有好多年,很久没有在浦东过年了,对于家乡人的年景也变得陌生起来。亲人们在电话里或短信中告诉我,浦东好多地方都已拆迁,原先的大片土地也租给了外企,不过被拆迁的村民都得到了较好的安置,住上了新楼。现在家乡人过年跟城里人一样大气而火爆,许多人不惜花大钱去高级酒楼吃年夜饭。远一点的拜年都骑摩托车,各色各样的时尚烟花代替了“断腰婆”。从初一到十五,到处是社区的秧歌队、文艺小分队,精彩节目一个连着一个,人们衣食无忧,美梦成真,有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享受着高档舒心的精神生活,整个浦东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一派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
http://img.club.pchome.net/upload/club/other/2010/3/22/pics_bluebearxv_1269226047.jpg
又是一年新春时。远离故土的游子,衷心祝愿家乡人的日子越来越富裕,越来越精彩,幸福美满,平安吉祥,红红火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