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陆羽中国唐代宗武夷大红袍品茶杂谈 |
http://s15/middle/50e63dbcx794aa2f1acee&690
这一段日子,几个朋友经常邀我去大小茶庄喝茶 ,大家细语慢品,谈古论今,增添了不少乐趣,真可谓“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无须花。”
有个谜语让朋友猜:“我生青山壁,白云枝上眠。春来发新芽,一叶如一钿。”是茶叶,没错。
中国人的饮茶起于何时,并无定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汉代,盛于唐朝。茶圣陆羽认为起于神农氏。http://s12/middle/50e63dbcxbcea5cce9c5b&690
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饮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早在汉武帝时就有使者带着黄金、锦帛、茶叶寻访印度支那半岛;南北朝齐武帝时就有茶叶、丝绸、瓷器传到土耳其;唐顺宗永贞元年间,日本的最澄禅师将我国的茶籽带回日本,才有了茶树,有了他们的茶文化。
中国的茶圣,当推一生为墨客,几世做茶仙的陆羽,他在唐代宗时写了名震四海的《茶经》,深得皇帝的青睐,并将其召入宫中担任专职烹茶师。一次唐代宗问其有何事需朕相助,陆羽说此生总觉对不起师傅智积,若能见他一面此生足矣。原来,陆羽自小被父母遗弃,幸被龙盖寺老僧智积收养,并教他烧水、煮茶、识字念书。不料陆羽耐不得寂寞最终逃出寺庙,师傅痛心不已,自此不再饮茶。唐代宗听罢,即派人将智积请入宫中喝茶,智积只是轻沾嘴唇就把茶盏放下。唐代宗马上差人让躲在帐后的陆羽烹制第二杯茶,智积轻呷一口,不禁大喜:“原来陆羽就在宫中啊!”师徒二人终得相见。这个故事说明饮茶与人品的必然联系,也与茶艺的密不可分。http://s1/middle/50e63dbcxbcea5cf2b390&690
据我的体会,品茶要真正的品出一点味来,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要有好的茶叶;二要有好的烹茶工具和技艺;三要有好的心境,包括外部环境及自身的情趣;四是最好不要独饮,需三五好友边叙边饮,方能妙趣横生。
中国的上等茶叶很多,西湖的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君山银针、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信阳毛尖、武夷大红袍、苏州茉莉、冻顶乌龙都是不错的选择。茶叶虽小却积聚了太多的精华,天涵之,地养之,人育之,收敛了土地的养分,绿草的青涩,晨风的触摸,暮雨的浸润,夜露的甘甜,山泉的清冽以及日月之朗照,可谓养身祛病之宝。茶叶遍布神州各地,大致可分六类,即青茶、白茶、黑茶、黄茶、红茶、绿茶,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http://s3/middle/50e63dbcxbcea5d2eb042&690
中国的茶具多种多样,所谓四宝就是孟臣冲罐、若琛瓯、玉书锅、红泥烘炉。孟臣为明代江苏宜兴紫砂壶名匠,用此罐冲出的茶清香四溢,耐人寻味,且隔夜不易馊。若琛瓯如半个乒乓球大小,薄如蝉翼,白如雪花,系江西常德镇名品。玉书锅的保温性极佳,水将开时盖子自然作响,很有情趣。有一名匠做出此锅后请来好友起名,因烧出的水洁清如玉液输出就叫其“玉输”,因嫌“输”字晦涩,故改为“书”。红泥烘炉采用粤东上等高岭土烧制而成,即使水沸溢出,炉火依燃。
烹茶技艺,除了经验老道,用水极为关键,无污染的雪水、山泉、井水、雨水为上水,自来水属最差水质。http://s10/middle/50e63dbcxbcea5d3e2ac9&690
品茶人自身的品味也十分重要。有些人抓起一把不知名的茶叶放入碗中,用水一冲即大口猛喝,是无论如何也品不出茶的真味的。品茶必先烫杯,取茶入杯,冲入适温之好水,不加盖,待稍凉方饮,乃为头泡,剩至小杯时续水,乃为二泡,此时茶味最正最醇,待三泡时茶味已淡。大学问家林语堂的比喻尤为精彩:“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十六女郎,而至第三泡已是少妇了。”《红楼梦》中妙玉堪称品茶高手,对茶道颇有研究,她曾讥讽十分贪茶又不懂章法的贾宝玉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台湾作家三毛论茶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说得非常在理。http://s2/middle/50e63dbcxbcea5d631e11&690
品茶的场所,用周作人的话说,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折十年的尘梦。
当然,品茶人的心境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只有在神清气爽,心气平静,知己满前的境地中,方能领略到茶的滋味。还是林语堂说得明白:“以一个冷静的头脑去看忙乱的世界的人,才能体会出淡茶的妙气来。”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能不能享这份清福,不在别人,全在自己。
现在的社会浮躁太多,压力太大,喝一杯清茶,既能释放心情,又能陶冶操行,关键是要静下心来,慢慢去品,不仅品出茶味,更要悟得真谛,学会做人。一位名叫红颜知己的朋友说,品茶如品人生,初始混沌未开,静若处子,之后红尘滚滚,波翻浪涌,漂浮不定,最后看破红尘归于淡定。既生动形象又寓意深刻。当你看到杯中细嫩柔滑的碧螺春,圆润丰满的铁观音,平实厚重的大龙井,你就会想起女人;当你看到茶叶承受日月晾晒,春秋之烘烤,苦难之焙制,你就会想起男人。这样的道理,其实早已深藏在许多茶庄的对联中:“抛却浮名身外事,一盏香茗一卷经”、“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但我最欣赏这幅对联:“回回回回回品,品品品品品回”,既寓意五福临门,又揭示了饮茶的门道。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更变,柴米油盐酱醋茶。”人在草木中,倘若打一字,即是“茶”。这简简单单的“茶”字,却能使我们懂得汉唐以来的历史,懂得在滚滚红尘中浮沉的世事,懂得岁月的枯荣,懂得做人的规矩。那么,亲爱的朋友,你就学会品茶吧,正如于丹所言,毕竟,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