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之絮语

标签:
朱自清戈壁春雨春天情感 |
http://s3/middle/50e63dbcxbb07a8c50a82&690
经过了一冬的禁锢,终于迎来了青春勃发的季节,思绪像空中的风筝越飞越高也越飞越远了。
西部边陲的春天总是像羞答答的姑娘姗姗来迟。三月,江南水乡早已桃红柳绿、莺歌燕舞,这里的柳枝才刚刚吐出鹅黄。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千年万年,总是固定的模式,仿佛是老天的有意安排,使季节这本没有生命的交替有了活脱脱的昭示:春天,多像是人的幼年;夏天,宛如人的青年;秋天,正是人的壮年;冬天,老态龙钟,成了人的暮年。于是,自然的无穷奥妙也尽在这年复一年的变幻中呈现,让人浮想联翩,生出许多感慨。http://s16/middle/50e63dbcxbb07a8ee85ef&690
春夏秋冬,就如上天的四个骄子,谁个妩媚,哪个更美?高低不能分,优劣很难说,春有春的秀色,夏有夏的火热,秋有秋的悲壮,冬有冬的韵味,各有各的景,各有各的情,于是人的思绪便在这无法比照的模糊中慢慢沉积起来。
虽说历代文人雅士对四个季节都曾有过生动的描绘及内心的感受,但对春的赞美似乎更多,也更为炽烈:“青山一袭看花处,石径竹桥香满衣”,是写春的花的;“微雨霭芳园,春鸠鸣何处”,是写春的鸟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是写春的草和树的;“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是写春的竹的;“潭烟飞溶溶,村月低向后”,是写春雨和月色的。http://s3/middle/50e63dbcxbb07a91b8172&690
大散文家朱自清对春天的钟爱就更直接更形象了。在他的眼里,小草是嫩嫩的,绿绿的,风轻轻的,桃树、杏树、梨树互不相让,开满了花赶趟儿,鸟儿唱出婉转的曲子,人家屋顶上笼罩着薄烟一样的春雨。朱自清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比作笑着唱着的小姑娘;比作领着人往前走去的青年人,可说是精致到了极点。
不用说春雨绵绵的南国的迷濛会让人陶醉,单看西部边陲戈壁绿洲涌动的阵阵春潮就能让你心动。不知不觉地,湖边的柳枝一夜间就冒出了点点新绿,黄中带翠,翠中染黄,春风吹拂着,在湖面划开层层涟漪。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顶端依然是终年不化的雪,下边却已裹着绿的裙。原先光秃秃的田野,在春雨的滋润下,睡眠中的小草也露出了笑脸。村落旁、果园里雪白的梨花、杏花,粉红的桃花密密匝匝缀满枝头,白杨耸立,游人如织,四溢的花香弥漫着飘向远方。
春天带给人是一种美感,一种振奋,一种久别了的眷恋和发自肺腑的荡漾,赞颂她,全是心的歌唱,显得悠然而真切。世界不能没有春天,心中更不能没有梦幻。
然而让我感到郁闷的是多少年来诗文墨家对冬的描写,不管是李白、杜甫、王安石、高适、卢梅坡,抑或是范成大、康海、岑参、刘长卿,包括王维,甚至是浪漫的徐志摩,几乎都离不开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离不开坚冰的寒气,白雪的飘飞与朔风的呼号和孤雁的哀鸣。肃杀、萧条、悲凉、苍茫、沉寂、寒冷甚至死亡成了冬天的代名词。http://s5/middle/50e63dbcx791a5dbd37f4&690
春天的美,其实全是冬的孕育,春天是冬天的产儿。早在深秋,冬天就像一个临盆的妇人,悄悄地做着一切准备。她把枯黄的树叶片片深埋,为春的诞生储存了勃发的能量;她把雪花撒向大地,为春的问世酿造了丰沛的乳汁;她把寒风吹向天地,催促万物休眠入睡……等到做完所有的一切,她也累得筋疲力竭、瘦骨嶙峋了,她悄无声息地走了,叶绿、花红、鸟鸣、人欢、万紫千红的春天来了。
在无数的文章中,我只读到了著名作家苏叔阳对冬天的由衷赞美:“严寒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人们写飘雪的诗意,不仅是因为她像蝴蝶翻飞,而在对春的孕育: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荫。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所有的美丽,都有一段故事;
所有的成功,都有无数双手的支撑;
一切辉煌都需要艰难的付出。
学会感恩,才是最伟大的母亲!http://s14/middle/50e63dbcx791a5dac5e4d&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