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浅谈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爱情题材
(2010-08-12 10:54:27)
标签:
莎士比亚悲剧爱情色彩人文主义杂谈 |
分类: 阅读 |
某天,收拾,发现大学时期的一份作业,是哪个老师布置写的已不详,上面有分数92,有批语:好一个爱情故事结论!有班别:中文99本4,学号:99014198,姓名:黄云。纸张已经泛黄变脆。把它输入电脑,以铭记我那美好而遥远的大学时代。
浅谈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爱情题材
爱情是文学界永恒的题材。莎士比亚的剧作中几乎没有哪一部是不涉及爱情的。莎士比亚悲剧内容广泛,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爱情”为题材的悲剧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莎士比亚善于从古代和外国的传说、故事中借来题材,之后用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对这些题材进行创新。
《罗密欧与朱丽叶》取材于意大利民间传说。故事渊源于五世纪的希腊传奇。1562年英国诗人亚瑟·勃鲁克写了一首《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剧史》的长篇叙事诗,将这个故事传入英国。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即取材于亚瑟·勃鲁克的叙事长诗。此外,远在莎士比亚以前,在伦敦的舞台上就曾上演过关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一个没有传下来的剧本。可见,莎士比亚决不是第一个采用这个题材的人,但只有莎士比亚从这古老的传说中,提炼出活的灵魂,谱写了一曲爱情和青春的赞歌,并且对封建道德伦理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爱情是青春、活泼、富于浪漫气息的。罗密欧和朱丽叶这两个年青人一见钟情。他们心心相印,郎才女貌。然而,爱恋双方出生于世仇之家成为了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刚尝到爱情的甜蜜的两个年青人,很快就被家族仇恨所困扰。苦恼和忧虑并没有使两个年青人放弃对爱情的追求。他们爱得热烈而忠诚。他们对爱情是那样的执著,甚至以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捍卫他们的爱情,誓将爱情进行到底!真可谓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莎士比亚在让观众为这对年青人的爱情感动和惋惜的同时,向观众揭露了扼杀纯洁爱情的刽子手——两个封建家族的仇恨。这样,莎士比亚把作品的爱情题材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把斗争的矛头指向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的道德伦理观念。借爱情来反封建,这正是莎士比亚此剧作的成功之处。
1604年,莎士比亚写成了第一出移花接木于异域的摩尔人的悲剧《奥赛罗》。该剧故事来源于意大利作家杰拉尔地·琴奇奥于1566年写的一部故事集。剧作家塑造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主人公:摩尔人奥赛罗豪迈无羁、光明磊落,具有“大将之才”,但他却有轻信之心;威尼斯元老的女儿苔丝狄蒙娜温柔坚贞、纯真晶莹,心地善良明净。悲剧以他俩挣脱封建羁绊结为伉俪开始,以二人不幸落入冒险家伊阿古的圈套终于殒命而结束。毫无疑问,在这三部以爱情为题材的悲剧中,《奥赛罗》是最令人痛苦、最恐怖的一部。从主人公中计上当那会儿,它就紧紧地揪住了观众的心,令人产生极度的怜悯与恐惧,同情与憎恨,期待与失望。奥塞罗和苔丝狄蒙娜深深地爱着对方。可正由于爱得深切,他们潜意识里都忧患失去对方的爱。他们相互之间没能很好地了解、沟通,没能彼此信任。最终,他们只能以生命来诠释这沉痛的爱情。
莎士比亚曾在托马斯·诺思爵士翻译的普鲁塔克的《列传》中发现过安东尼的故事。《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这出剧作就是以这一故事为蓝本创作出来的。此剧是一出感情奔放,动人心弦的爱情悲剧。它与一般的爱情悲剧不同,它不是关于初入情网的年青恋人的故事。剧中男主人公安东尼已是人到中年,但他的雄风依旧,魅力未减。而女主人公克莉奥佩特拉,即使仍然年轻,却已是那情场老手,富有诱人的魅力。这对情人上演的是充满激情且悲壮憾人的爱情悲剧。相对于罗密欧与朱丽叶那对爱人来说,他们更为成熟,更为理智。这或许是他们经历了更多风雨,肩负着更沉的责任。在效忠于罗马还是忠于埃及女王的爱情上,安东尼受尽了内心的折磨。主观上,他爱江山,也爱美人,可客观上,他无法既爱江山又爱美人,既当武士又当情人。当主观必须服从客观时,悲剧就产生了。安东尼试图摆脱客观的束缚,结果导致了自己的毁灭。克莉奥佩特拉是个有权有势、才华横溢、美艳无双的女人。然而,在爱情面前,再出众的女人也会成为俘虏。她跟随安东尼去了。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爱情是不纯粹的。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家莎士比亚就是通过艺术形式积极地宣传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它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和中世纪的禁欲主义,主张个人解放,恋爱自由和世俗的爱情。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爱情题材折射出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不容忽视的。它们通过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反对封建道德的羁绊,歌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莎士比亚之所以选择以爱情题材来作为载体,是因为在欧洲反封建斗争中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是表现得较为集中,也较为尖锐的。
即使同是爱情题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以及《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这三出剧却以各自所具有的个性与魅力征服了无数观众。假若以色彩作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就是绿色,生机勃勃,青春亮丽;奥赛罗与苔丝狄蒙娜的爱情就是蓝色,深沉、忧郁、博大高贵;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爱情就是红色,热情、奔放、悲壮激昂。三种不同的色彩,在爱情中的体现各具特色。
罗密欧把朱丽叶比做“火炬远不及她光明”,她正像“天上的明珠降落人间”。他真诚地爱上了朱丽叶,宁肯放弃自己的姓氏也不肯放弃爱情。朱丽叶陶醉在爱情的幸福中,隐约预感到什么,她充满柔情地呼唤着罗密欧:“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多么美丽的爱情宣言,谁能不为之感动呢?
即使年轻的罗密欧对爱情的幻想恐怕也难以与奥赛罗相比。奥赛罗趋近成熟,显得庄重自制。他所追求的爱情是高尚的。他对爱情充满柔情蜜意和无限遐想。他从内心深处挚爱着苔丝狄蒙娜。苔丝狄蒙娜坚定地向众人陈述自己的选择:“我不顾一切跟命运对抗的行动可以代我向世人宣告,我因为爱这摩尔人,所以愿意和他共同生活,我的心灵完全为他的高贵的品德所征服……”如此的坚贞不渝,谁人可以无动于衷呢?
虽然安东尼比罗密欧、奥赛罗都成熟,可他的爱情表白却同样的动人。看来,在对爱情的追求上,年龄的影响是不会很大的。安东尼与奥克泰维娅结为夫妻,可是他却说:“虽然为了息事宁人而缔结了这门亲事,可是我的快乐是在东方。”因为他的爱人克莉奥佩特拉身处东方。而克莉奥佩特拉在听到使者报告安东尼结婚的消息时,竟拔剑欲刺使者。见到垂危的安东尼时,她一下子晕倒在地上。由此可见,她对安东尼用情至深。由于人到中年,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不能获得爱情的自由。这样的压抑和痛苦,谁能熟视无睹呢?
爱情是永恒的,但不是纯粹的。人生仅有爱情是不圆满的,爱情应该蕴藉的有很多很多。莎士比亚给爱情题材注入的人文主义思想是经典的,因此,他笔下的爱情也同样是经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