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要能拿得起放得下
文/串河平夫
如果问一名教师最憷头遇到哪类家长,恐怕有两类家长会被经常提到,一类是平时疏于孩子的教育,遇事就把对孩子教育的责任全推给学校;另一类则与之相反,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他们不仅有很鲜明的个人主见,而且有极其强烈的欲望,不管是校内校外,他们都想参与到孩子教育的全过程中。
我以前在天津当中学老师时遇到过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影响这些孩子学习的主要就是上面两种原因。一部分家长因为文化程度低、工作忙等各种原因,平时不能全力配合学校教育,从而情愿不情愿地放弃了做家长的基本责任,使孩子教育缺少了家庭配合和监督这一重要环节。结果他们孩子当中就有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的,其突出特征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功课复习不够扎实,集体荣誉感较低,在遵守课堂纪律上表现的不是很好,调皮机灵好动。还有一部分家长,他们个人往往接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具有相对优越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平时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由于对学校教育水准不够信任而自己又过于盲目自信,所以他们在孩子教育过程中比较武断,常常固执己见,喜欢对学校教育指手划脚。结果他们当中也有部分孩子学习成绩较差,其特征又分为两类:一类缺乏必要的学习信心,虽然表面上学习也很用功,但学习情绪低落,容易烦躁,接受知识的能力看似也较差;另一类则娇气不合群,对教师缺乏必要的尊敬,个性极强,不服班级管理,看似人很聪明,却不太用功,一开始(或低年级时)学习成绩或许还不错,但日久学习成绩渐渐滑落,最后也对学习没了信心。
以上这两类家长看似区别很大,但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严重问题时,他们的言行表现常常都是一致的:一切责任全在学校,全在老师。因此老师们一般都害怕遇到这两类家长,真的伤不起。
但是,我们都知道孩子的生长离不开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空间。孩子生长的全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孩子接受教育的全过程。比如孩子出生后父母们要教会孩子站立行走,说话数数,要教会他们吃饭穿衣。待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父母就应该把一些对孩子的教育职责移交给更加专业化的教育机构:幼儿园、小学、中学,甚至大学。因此,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取决于学校、孩子和家庭三方面因素的有效配合。
我在此想表达的意思是:家长们在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有全时空的教育观念。在孩子教育过程中,学校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孩子是教育的对象,是知识的接受者;家庭对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和个人习惯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既不能放弃家长应尽的义务,孩子毕竟是你自己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要负首席、首要的责任。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家长的专业知识面和个人能力都是有限的,再说孩子将来毕竟要走出家门,成为合格的社会行为人,因此孩子必须要融入到比家庭更宽阔的集体教育中,接受更具专业水准的课堂教育。这对树立孩子的集体观念,培养其更加宽阔的胸怀,掌握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能,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那么贯穿整个孩子教育全过程中,我们家长究竟要做些什么呢?或者换句话说,家庭怎样才能为学校保质保量地提供合格的可接受教育的孩子呢?我认为以下几点是家长必须承担的义务,我们一定要拿得起:
1、要培养孩子具有健康、开朗的个性,这是其今后立世之本。首先是要培养孩子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正确接受批评与表扬的心态。
2、要培养孩子自觉学习和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不能使孩子养成依赖别人的毛病。
3、不能让孩子有偏科的习惯,要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鼓励孩子的发展。
4、要教育孩子尊重教师,热爱教师,培养孩子积极学习的情绪,这一点极其重要。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有一天能够放开双手让孩子们自己跑。做家长的在这一过程中既要担负起扶一把跟一程的作用,还要学会在必要的时候大胆放手,让孩子走向成熟,迎接其必须接受的一个又一个挑战。而教师就是你在孩子成熟的过程中为其选择的专业教练,请给予信任和支持。对此我们要放得下。
加载中,请稍候......